9月23日秋分,提醒大家无论多忙:记得吃3样,忌2样,做2事,平安度秋。 9月2

农村小水文化 2025-09-14 10:42:17

9月23日秋分,提醒大家无论多忙:记得吃3样,忌2样,做2事,平安度秋。 9月23日,我们将迎来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昼夜等长,阴阳相半。从此时起,北半球日渐短、夜渐长,气温逐步走低,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凉,昼夜温差显著增大。秋分不仅是一个气象意义上的转折点,更是人体顺应自然、调整身心,为寒冬储备能量的关键时期。那么在饮食与作息方面,我们应当如何科学应对,实现平稳过渡呢? 饮食方面,建议大家:“吃三样,忌两样”。 所谓“吃三样”,首先是秋菜。在许多地方,秋分有采食“秋菜”的习俗,一般指的就是苋菜。此时的苋菜叶肥味美,富含多种维生素与矿物质,被誉为“长寿菜”,具有解秋燥、益正气的功效。可清炒,亦可与鱼片同烹为“秋汤”,既应时令,又寄寓了人们祈求安康的美好心愿。 第二样是葡萄。秋分前后正是葡萄成熟上市的季节。其味甘酸、性平,能生津止渴、补益气血。适当食用新鲜葡萄,既可缓解秋燥,也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打下基础。 第三样是汤圆。尤其在南方一些地区,秋分吃汤圆是一项传统习俗,象征团圆和美满,亦有庆贺丰收之意。人们以新收糯米磨粉制皮,包入芝麻等馅料,软糯香甜,能为身体快速补充能量。有些地方还会制作无馅小汤圆插于田间,称为“粘雀子嘴”,寓意驱雀护粮,祈愿五谷丰登。 而“忌两样”,一是指忌过度进食油腻厚重之物。天气转凉,人的食欲有所恢复,但此时不宜急于“贴秋膘”,大量摄入烧烤、油炸类食品容易助湿生热,加重秋燥,也不利于消化。 二忌盲目“秋冻”。虽说“春捂秋冻”确有提高人体抗寒能力之效,但秋分后早晚温差大,老人、儿童及体弱者需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衣,尤其应注意腹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除了饮食,秋分时节的起居也应作出相应调整,重在“做两事”。 第一,早睡早起,与鸡俱兴。《黄帝内经》提出秋季应当“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收敛和肺气的舒畅,符合“秋收”的自然规律。 第二,尝试“竖蛋”游戏。民间认为秋分这天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地球磁场相对平衡,鸡蛋较易竖立。这一传统活动不仅富有趣味,也提醒着我们感受自然节律的奇妙与和谐。 秋分是四季轮回中的重要坐标。无论贫富,都应顺应天时,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与作息调节,提升自身抵抗力,为迎接严寒做好充分准备。这个秋天,愿你身心安稳,健康顺遂。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