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于1052年,却被后世膜拜到了2025年。在他之后,每一个人只要提到他,眼里只有敬佩和崇拜,就连毛主席都表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文武双全的人才,直到千年之后,人们都还在膜拜他,他就是范仲淹。 提到范仲淹,大部分人第一印象就是他的《岳阳楼记》和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这两句话仅仅只是他伟大才华当中的冰山一角。 当西夏大军大举入侵宋朝的时候,范仲淹临危受命前往前线指挥战事,范仲淹来到前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原先的战略部署,加强军队训练。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范仲淹率领大军对西夏大军发起反攻,彻底将西夏军赶出了宋朝的领土,同时还发现了不少有才干的将领,将他们一一都提拔了起来。 范仲淹的作风和当时任人唯亲的官场风格很不一样,只要有能力,并且可以证明自己的,范仲淹都会一一提拔,这也为宋军带来了一批有才干的大将。 在打退西夏军之后,范仲淹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回去让仁宗犒劳自己,而是专心于修筑西北防线,将十二座旧要塞修建为城,吸引流亡的百姓回归,加强防御力量。 建立如此丰功伟业的范仲淹,在古代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世家公子才会有这样的机会,但范仲淹并非出生豪门世家,甚至差一点就只能在山里当一个普通老百姓了。 范仲淹的童年并不幸福,父亲早年去世,老家不认他们,只能在天平山上自生自灭,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母亲改嫁到长山朱氏之后,日子终于是好了起来。 为了不辜负母亲对自己的期望,也为了报答养父的养育之恩,范仲淹刻苦读书考上了进士,当上了一个九品芝麻官,一般来讲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实现了翻身了。 由于刚正不阿,作风清廉,范仲淹很快在几个好友和领导的推荐下从九品芝麻官升至为了泰州西溪盐仓监,其中他发现了旧海提年久失修的问题,主动提出重修。 范仲淹的才华逐渐吸引到了朝廷的重视,被提拔到了朝堂之上,此时的范仲淹已经是咸鱼翻身了,一般当官当到这个地步大多数人都会开始谨言慎行,生怕招惹是非。 但范仲淹依旧不改自己的习惯,从不阿谀奉承,比如仁宗想要大兴土木,立刻被范仲淹劝阻说此举劳民伤财,还提出了不少自己对于治理天下的看法。 虽然这些建议没有被仁宗所采纳,但却让仁宗看到了范仲淹的一片赤诚之心,特别是在朝廷党派斗争当中,范仲淹备受牵连时,范仲淹依旧不愿意低头还表示自己就算死也要为民请命。 在得到仁宗的重用之后,范仲淹开始主持改革,改革范围不仅仅涉及到了军队,同时还有农业,官制,徭役赋税等方面,如果成功的话,那宋朝将会迎来一片大好的局势。 可奈何天不遂人愿,由于改革所牵扯到的各方势力利益太深,大量的官员对此深感不满纷纷开始弹劾范仲淹,最终仁宗扛不住压力,将范仲淹调离了京城,改革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离开京城之后的范仲淹来到了邓州就职,由于刚正不阿,为官清廉,深受邓州百姓爱戴,即使是后续仁宗想调范仲淹重新回到京城,邓州百姓也苦苦哀求不要让范仲淹离开。 公元1052年,范仲淹与世长辞,追封为楚国公,他所留下的遗产不仅仅是给宋朝留下了一大批有能力的将领,同时也留下了一大批向往成为他一样的有志之士。 纵观范仲淹的一生,在他踏上仕途的那一刻开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将自己的一切都捐献给了国家,千年以来人民纪念的不仅仅是他留下的精神,还有对他的尊重和崇拜。 参考文献:《宋史》
辛弃疾为什么不被南宋重用?说出来你可能不信。23岁那年,辛弃疾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
【194评论】【17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