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座帝后陵“石藏子”!宋六陵考古又有重大发现,绍兴为何多“石藏子”?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09-11 13:53:40

近日,浙江绍兴宋六陵考古又有重大发现,考古人员又发现一座帝后陵“石藏子”。

历经多年考古发掘,目前,宋六陵南陵区已发现过6座帝后陵“石藏子”。

这说明,宋六陵至少有7座帝后陵存世。

橙柿记者了解到,“石藏子”是南宋时期对帝后陵石构墓室的称呼。

宋六陵保护区划全图

宋六陵考古是个漫长过程,经过十多年艰辛,考古成果丰厚,已发现7座帝后陵“石藏子”.

这表明,过去曾荒芜一片的宋六陵,至今仍是一个大宝藏,仍有丰富的文化遗存……

初露端倪,一半还埋在土里

新发现的“石藏子”什么模样?

三面环山,环境十分优美。

新发现的帝后陵“石藏子”,位于雾连山山地。

这里被标明为7号陵园,今年年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7号陵进行考古发掘。

目前,新发现的“石藏子”面积至少有100多平方米,一部分埋在茶园中,尚等待发掘。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宋六陵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李晖达介绍,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判断,这里应属于帝陵的“石藏子”。

初步分析,7号陵皇陵结构规模庞大,应有好多进建筑,目前的茶园里应保存着大量建筑遗址。

“石藏子”一侧已发现了长回廊结构,由此推测,其两侧都有回廊。其四合院结构在南面的茶园里,建筑向南延伸。

李晖达说,南宋皇陵建设遵循北宋皇陵堪舆思想和营造制度,采取东南高、西北低选址的营造方式。

那么,新发现的石藏子,会是什么模样?

据介绍,“石藏子”周边已发现4个石磉墩,基本构成单独一个大开间建筑,与文献记载的石藏龟头殿结构基本一致。

建筑基址清晰,前后整体风貌清晰,堪称完整的皇陵上宫建筑标本。

7号陵石藏子模样,可参考已发现的1号陵等大型“石藏子”,来想象一下它当年的雄浑壮观气势……

考古人员介绍,7号陵“石藏子”与已发现的1号陵等大型“石藏子”规格相同。

从历年来的宋六陵考古发现来看,从1号陵开始,南宋皇陵建筑越来越复杂。

2018年,考古人员对标注为“永思陵”(考古编为一号陵园)的发掘中,发现了上宫按中轴线布置的门殿、享殿、龟头屋等主体建筑基址,及回廊、园墙等遗迹。

墓室内有相当数量的石板深嵌在圹壁内,即文献中所称的“石藏子”的外壁。

依托考古资料、文献及《宋代营造法式》,考古人员对此遗址进行了数字复原,形象展示了南宋最高规格宫殿式建筑的恢宏气势。

一号陵园的发掘成果,被评为当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十大发现,

2019-2021年,又对标注为“宁宗陵”(考古编为二号陵园)的陵区开展发掘。

发现中央大殿、左右配殿、东西回廊、门殿的下宫遗址,是一组完整的宫殿式建筑。

江南绍兴为何多“石藏子”?

源于一位南宋皇后的邂逅

宋六陵有14座帝后陵“石藏子”,经考古发掘,现已发现了一半,这是宋六陵考古取得的巨大成就。

李晖达说,接下来将深化考古发掘工作,在这里进一步探寻与7号陵有关的下宫以及与之相关的后陵。

文献记载表明,宋六陵葬有“七帝七后”,共有14座帝后陵“石藏子”。

一座宋六陵的营建史,几乎就是南宋王朝的兴衰史:南宋自高宗立朝至帝昺投海,历9帝,经153年。

而六陵埋葬的6位皇帝,相继在位时间长达148年,几乎是南宋历史的全部。

这座皇家陵园为何修建在浙江绍兴,其实是一场偶然的邂逅。

第一位入葬宋六陵的主人并不是皇帝,而是一位颇具传奇戏剧色彩的皇后。

元祐皇后又称孟皇后,原是北宋哲宗的正宫,在南宋的宫斗剧中失意,幽居冷宫30多年。

绍兴元年(1131年),孟皇后长眠绍兴,留下遗诏,入葬一切从简,于是便就近葬在了绍兴。

宋金议和后,被迎回的宋徽宗灵柩下葬在此,绍兴正式成为了南宋皇陵所在。

孟皇后“偶然”逝世于绍兴,才有了后来的宋六陵。

绍兴周围被会稽山脉环绕,山地丘陵占比较大,岩石资源自然十分丰富,山体多是凝灰岩。

靠山吃山,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深刻影响着绍兴的建筑风格——古城里的石板路、老房子的石墙。

绍兴城就地取材,石头文化深深植根于自然禀赋与人文历史。

南宋帝陵也离不开石头,帝陵采用了石藏子结构。

石藏子是南宋帝陵中典型的石砌墓室,宋六陵的考古发掘已证实这点。

据《思陵录》对永思陵的记载,石藏里明长一丈六尺二寸,阔一丈六寸,深九尺,用三百二十四段长四尺、阔二尺、厚一尺的石材垒砌而成等。

此外,《宋会要辑稿》表明,为防潮湿,还会于箱壁石藏外5尺别置石壁一重,中间打筑胶土。

宋六陵的“石藏子”,是石头应用的典范,体现当时高超的石作工艺。

橙柿记者了解到,宋六陵陵园遗址考古工作,自2012年开始实施,如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国家大遗址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

2021年10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宋六陵列入“十四五”国家大遗址。

宋六陵的考古新成果,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博物馆馆长霍巍教授认为,经过10多年积累,宋六陵考古取得飞跃性发展,可视为中国百年帝陵考古上的重大突破,比肩曹操陵、霸陵考古。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