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别看它是郊区,还真是有钱!顺义区2025年上半年以106.79亿元的财政收入位居全市第4,行政副中心通州却只能排到第九,这是怎么回事? 顺义区以106.79亿元的财政收入位居全市第4,虽然跟第三名的西城有不小差距,但在郊区里那是妥妥的“大哥大”,比不少城区比如东城、丰台区都厉害。顺义全是平原没有山区,靠着首都机场的临空经济,搞航空物流、高端制造这些产业,就跟老司机开车似的,稳得很,0.1%的增速也说明这产业底子扎实。 作为北部郊区的“带头大哥”,还接着中心城区的产业外溢,在智能制造、消费这些领域接着发力,是北京外向型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场子,带着北部一块儿往前奔。 通州区财政收入只能排到第9,也是委屈。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现在正处于“搞建设、引产业”的关键期,当前的收入规模就像小树苗在长个,是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它专注于行政办公、商务、文旅、科创这些“高大上”产业,肩负着疏解非首都功能、带着京津冀一起飞的大使命。等行政办公区企业多了、运河商务区产业聚起来了,它的“钞能力”肯定会蹭蹭往上涨,成为拉动北京东部发展、改变城市布局的“潜力股”。 很多人会说,区里财政收入高跟我老百姓有啥关系?当然有关系。财政实力对城市治理有很深的影响,最直观的就是街道卫生以及道路好坏,经常开车的人最有体会。顺义区的道路是不错的,比昌平大兴和通州好。 高财政收入区有更强的资金调配能力,你看海淀区2024年教育支出13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0.5% ,用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朝阳区将82.08%的财政支出投向金融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这种“高收入-高投入-高吸引力”的循环,进一步巩固了中心城六区的优势地位,马太效应明显。 财政收入的区域差异本质上是产业结构、政策红利和资源禀赋的综合体现。海淀、朝阳等区的高财政收入既是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的成果,也需警惕过度依赖单一产业的风险。希望,通州赶紧雄起来,排到前五才说得过去。
水均益这人有点意思。明明退休了,完全可以跟别的名人一样直播带货挣大钱。他偏偏
【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