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1万多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几百万发炮弹都击不垮乌克兰,终于找到原因,这次威胁下狠手。打了三年多,俄罗斯发现炸烂乌克兰的工厂、电厂、铁路根本没用,乌军照样能反击,导弹无人机照样往俄本土飞。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12-24《乌克兰深入俄腹地上千公里发动攻击,俄罗斯为何拦不住?》 三年多的俄乌冲突,把现代战争的样子全改变了!俄军砸下1.5万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数百万发炮弹,把乌克兰的工厂、电厂、铁路炸得不成样子,可乌军照样能反击,无人机照样能飞到莫斯科上空。 这仗为啥打成这样?咱们今天掰开了聊,看看背后的三个关键原因。 先说第一桩:西方的“军火补给线”断了又接,炸不垮的“后方仓库”。 俄军一开始想得明白:把乌克兰的工厂炸了、电网断了、铁路毁了,就能让乌军没武器没补给。 可现实给俄军泼了冷水——北约的军火火车一趟趟往利沃夫开,美国掏了800亿,欧洲也掏了800亿,直接给乌克兰搭起了“前线打仗、后方补货”的循环。 乌军士兵在前线冲锋,西方的武器从波兰、罗马尼亚这些地方不断运过来,炸掉一座军工厂?用不了多久,十倍数量的武器又从新路上冒出来了。 2024年4月,俄军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猛轰利沃夫的军火库,本以为能断了乌军的补给。 谁知道美国把弹药藏在拉货的卡车里,绕着小路往乌克兰送;俄军炸铁路?德国赶紧送来灵活的公路运输设备,把原来的“大动脉”变成了“毛细血管”,武器照样能送上前线。 这哪是乌克兰自己在打仗?分明是北约30国合起来,用“共享军火库”和俄罗斯拼消耗。 再看第二桩:无人机的“便宜账”,把俄军的“贵账”算崩了。 2023年成了“无人机打仗元年”,乌克兰把这事儿玩出了花样。 5000美元一架的自杀式无人机,绑上炸药就敢往俄军坦克底下钻;普通的商用无人机装个投弹架,成了战壕里的“空中手榴弹”。 俄军这边呢?一颗拦截导弹要上百万美元,拦一次就亏一次。 更让俄军头疼的是2025年6月的“蛛网行动”——乌军用卡车偷偷运了117架改装无人机进俄罗斯,这些无人机装了智能系统,能自己锁定目标,一波攻击把俄军五大空军基地炸得瘫痪,连图-95战略轰炸机都成了废铁。 俄军的雷达再厉害,也防不住这种“木头翅膀+星链导航+智能找目标”的组合。 更绝的是,乌军甚至在车库里用3D打印机造无人机零件,而俄军为了对付这些“小苍蝇”,不得不把昂贵的S-400防空系统调到前线当“苍蝇拍”,后方反而空虚了。 第三桩:北约“藏”在乌军背后,指挥打仗比乌军还熟。 您以为西方只送武器?那可太小看他们了!美国的情报卫星24小时盯着俄军动向,用AI算法算出俄军炮击的位置,连俄军中将坐车过桥的具体时间都能算准。 乌军拿到这些消息,一发“海马斯”火箭炮过去,就能端掉一队俄军车辆。 更隐蔽的是战场上的“帮手”。英国的特种部队扮成雇佣兵,手把手教乌军怎么搞敌后破坏; 北约的电子战飞机在波兰边境待命,俄军一打开通讯设备就被干扰。俄军抓了俘虏审问,对方直嘟囔:“这哪是乌克兰军队?分明是北约套了层乌军皮!” 连能源战都成了北约的“棋子”,乌军无人机专挑俄炼油厂打,2024年3月一波袭击就让俄汽油产量跌了10%,背后的坐标信息,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没少帮忙。 俄军也不是没想办法。2024年他们改打“点穴战”,专炸变电站让基辅停电; 用卫星制导炸弹把炸弹误差缩小到10米内,一栋楼一发炮弹就能解决。可刚有点效果,西方立刻送来半人高的防电网设备,德国的发电机连夜空运过来。 最让俄军憋屈的是成本账。乌军拆楼用改装的航弹,一枚成本3万美元; 俄军同款炸弹光制导套件就要25万。乌军用FPV无人机变着花样炸,俄军为拦这些“小飞机”,三个月打光了十年的导弹库存。 前线老兵直叹气:“咱们这哪是和乌克兰打仗?分明是和北约的信用卡打仗!” 现代战争的逻辑变了,以前靠“炸得狠”就能赢,现在“炸得狠”反而可能输。 俄军砸了这么多武器没打垮乌克兰,背后是西方的补给线、无人机的低成本、北约的“幕后指挥”这三股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这仗打到现在,两边都在算账。俄军算的是“炸掉多少目标”,乌克兰和西方算的是“撑多久能耗过对方”。
俄1万多枚导弹、数万架无人机、几百万发炮弹都击不垮乌克兰,终于找到原因,这次威胁
史面的楚歌
2025-09-10 07:22:52
0
阅读:2387
用户10xxx85
看了那么多好像说乌克兰要把俄罗斯打败了,打崩溃了,是吗?北约和乌克兰那么厉害,乌克兰收回了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没有?乌克兰又攻占俄罗斯哪些领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