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醒悟了?以前嚷嚷着让中国转让高铁技术,现在没声了,起初越南傲娇的很,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修他们的高铁,所以想来一个“一桃杀三士”,让几个国家斗来斗去,然后坐收渔翁之利,但是越南跑遍了全球,发现根本没人搭理他,就很是尴尬。 在东南亚,越南的南北交通一直是块心病,从河内坐老式火车到胡志明市,得在铁轨上晃整整30个小时,比长途大巴还慢,大量货物和人员堵在半路,拖得南部经济强区与北部政治中心难以联动,也正因如此,修一条贯通南北的高铁,成了越南喊了二十多年的梦想。 只是这梦想的开头,走得并不踏实。 2001年刚提规划时,越南把自己摆在了“香饽饽”的位置——觉得自家1600多公里的高铁项目,是东南亚独一份的大市场,中日韩和欧洲企业肯定会抢着来接。 抱着这种心态,他们没把项目当正经基建,反倒玩起了“平衡术”:先拿着日本的方案找中国压价,转头又用中国的合作意向逼日本让利,满心以为能坐看大国竞争,既少花钱又能把牵引电机、控制系统这些核心技术攥在手里。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心思,很快就碰了壁。 日本早年报出的558亿美元预算,相当于越南当年GDP的六成,根本不切实际;越南还嫌不够,硬要人家把压箱底的技术交出来,甚至要求40%零部件在本地生产。 中国这边虽有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的成功经验,却也不可能把多年积累的技术白白送出。 几番拉扯下来,中日都看透了越南的算计,要么直接撤资,要么不再跟进,第一次高铁计划就这么黄了。 不死心的越南又转向欧洲,找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碰运气,结果更尴尬。 法国企业一看越南的地形就犯难:60%路段要架桥,10%得挖隧道,光地质勘探就得耗好几年,越南还坚持不用外资贷款,自己又拿不出稳定资金,只能婉言拒绝。 德国西门子更直接,戳破了越南的小算盘:“你们的市场还没中国高铁网的零头大,转让技术不就是培养竞争对手?”留下“不转技术、不竞标、不垫资”的话就走了。 真正打醒越南的,是周边国家的动静。 2021年中老铁路通车,老挝一下子打通了与中国的贸易通道;2023年雅万高铁跑起来,印尼成了东南亚首个有高铁的国家。 看着邻居们借高铁实实在在带动了经济,越南终于明白:高铁不是用来耍小聪明的筹码,而是要真金白银投入、靠技术和人才托底的民生工程。 2024年,越南的态度彻底变了。 国会通过的新高铁计划里,预算涨到670亿美元,开工推迟到2027年,完工要等2035年,但再也不提“无偿要技术”的话了。 官员见中国铁路企业时,语气放软了不少,只说想通过合作提升本土企业的能力,不再把技术转让当硬性条件。 中国企业也愿意回应,提出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一起推进项目。 更实际的是,越南开始抓人才培养——2025年6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越南铁道学院合办的高铁培训班开课,这是他们第一个专门的高铁人才项目。 其实类似的教训,其他国家早有体会。 泰国早年搞高铁时也想要技术,但没像越南那样漫天要价,而是和中国坐下来谈条件,最终以采用中国标准为前提,拿到了轨道铺设、材料选择等实用技术的合作机会。 韩国更典型,早年从法国引进高铁技术后,没停留在“组装”阶段,而是组织专家消化研发,十几年后就搞出了自己的KTX高铁,还能对外输出技术。 越南这二十多年的高铁弯路,说白了就是一开始把算盘打得太精,忘了基建的根本是务实。 想靠“大国博弈”占便宜,结果浪费了十几年发展窗口,直到看见邻居们的成功,才明白国际合作得讲诚意,技术积累得靠自己。 如今转向脚踏实地,虽然晚了点,但总算是找对了方向,未来能不能把高铁建起来、用得好,关键就看能不能把“务实”坚持到底——毕竟,任何宏伟的工程,都不是靠算计出来的,而是靠一砖一瓦、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选择阅读了此文,这说明是对我水平的认可,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再次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越南醒悟了?以前嚷嚷着让中国转让高铁技术,现在没声了,起初越南傲娇的很,觉得各国
墨魂
2025-09-05 22:24:14
0
阅读:115
KU2003
可以学习端盘子倒水。
KU2003
核心技术一定不给。他们可以学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