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刚观礼完9·3阅兵,岛内支持度大反转,台当局矛头对准新北
天安门城楼上的洪秀柱与抗战老兵双手紧握,这一刻穿越了80年的烽火岁月,也触动了两岸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在此隆重举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亲身见证这一承载民族记忆的重要时刻。
她在现场与宋其祥等国民党抗战老兵亲切互动、握手相谈。这位1942年参军的老兵,参加过衡阳保卫战、常德会战、长沙保卫战等战役,多次在战场上与日寇白刃搏斗。
9月1日晚间,洪秀柱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专门前来参加九三阅兵活动。她神情庄重地表示:“抗战胜利是全民族的共同记忆,历史不能被遗忘,更不容扭曲。”
洪秀柱办公室次日发布新闻稿指出,她此行是“历史的回应,更是一份对先人的致敬”。新闻稿强调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灭国之战,是台湾和大陆共同的历史,不分省籍、不分党派。
在阅兵现场,洪秀柱的身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座位靠前排。与她一同出席活动的还有新党主席吴成典、台湾知名学者苑举正等台湾同胞。
洪秀柱9月4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达感怀:“他留在大陆开山凿石建水渠,一生为家国打拼,和在台湾的荣民伯伯一样。”
她笔下的“他”正是那位向她敬礼的抗战老兵宋其祥。洪秀柱动情地写道:“打过卫国战争的先辈无论身处何地,他们都是同样的中国人,同样在自己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持续建设家园。”
这种情感连接超越了政治立场,更超越了地理分隔。洪秀柱分享说,在台湾她曾多次走访荣民之家,探视那些满头白发的荣民伯伯。
“他们年轻时浴血沙场,年老后默默在台湾的土地上继续付出馀生,守护着我们的生活与下一代的成长。”
民进党当局对洪秀柱参加阅兵活动迅速作出反应,通过陆委会放话威胁,声称将依据所谓“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对参与大陆纪念活动的人士进行严惩。
民进党“立委”邱志伟直接给洪秀柱扣上“叛台”的帽子。这种将历史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暴露了民进党当局在历史认知上的严重偏差。
更令人意外的是,国民党内部对此事的态度显得暧昧不清。国民党“立委”林思铭公开表示洪秀柱是“以个人身份”参加活动,不代表国民党立场。
与政界的谨慎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岛内民众对九三阅兵展现出极大热情。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九三阅兵是全民族的骄傲”、“想去现场看”、“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我骄傲”。
在洪秀柱参加阅兵引发争议的同时,台当局却意外将矛头对准了新北。这一举动被观察人士解读为试图转移公众注意力,淡化洪秀柱北京之行带来的影响。
新北作为台湾人口最多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蓝营传统票仓。台当局近期对新北的多项政策发起挑战,从基础设施建设拨款到社会福利补贴,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审查力度。
地方人士分析,这种针对性的政治操作可能反而会引发选民反感,特别是中年及以上年龄层的选民,他们对抗战历史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两岸情感连接也有更深的体会。
洪秀柱在出发前往北京前,特地前往台北圆山忠烈祠,向先烈的英灵献上最诚挚的敬意1。她说:“光阴会夺走肉体的生命,却永远带不走我们对他们的感念与敬仰。”
抗战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是为了民族解放,打败日本法西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为此付出巨大牺牲、作出重要贡献。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此前表示,台湾各界代表人士来京参加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是秉持民族大义的体现,是坚持正义良知的体现,堂堂正正,无可非议。
洪秀柱表示,正因为见证了那一代人的牺牲与付出,她更深切体会到两岸中国人之间,不应该再有战火1。历史已经付出过太惨痛的代价,我们更应该用对话取代对立,用流汗取代流血。
她强调:“只要能让两岸和平、让后代远离战争的阴影,再艰辛的努力都值得。”
洪秀柱批评民进党当局百般阻挠台胞出席阅兵活动是对历史真相的压抑,认为民进党应该放下意识形态,不要再一味崇洋媚外,而是要勇敢拿回属于我们的历史话语权。
她呼吁台湾民众要重视这段历史,让先辈们坚毅不拔的抗战精神必须代代相传。
洪秀柱离开北京前,一位大陆记者问她如何看待岛内的批评声音。她微微一笑:“历史会给每个人最公正的评价,我们只需要对得起那些用生命换来今天和平的先烈。”
天安门广场上,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们被轮椅推着缓缓离去。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但眼睛依然清澈明亮。
信息来源:海峡导报:2025-09-02,《赖清德南台湾民调暴跌,民调专家:民怨未平,是很大的危机》 大象新闻:2025-09-02,《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抵京,将出席九三阅兵》
用户10xxx83
洪姐英勇无畏无惧[作揖]
用户17xxx63
把台独抓起来喂鳄鱼[好生气][好生气][好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