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的朱大哥在修拖拉机时被砸身亡。谁知,他妻子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弟媳

烟雨评社 2025-09-04 14:33:29

2021年,河南的朱大哥在修拖拉机时被砸身亡。谁知,他妻子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弟媳却把5个哭闹的侄子侄女领回家。哪料,弟弟却大吼:“你要养他们,我们就离!” 在河南商丘一个叫朱庙村的地方,一位叫冯亚萍的农妇,用四年时间,交出了一份颠覆常理的家庭资产负债表。 2021年,对这个家来说就是一场毁灭性的清算。秋收前,家里的顶梁柱朱大哥在修理拖拉机时,被一个脱落的零件砸中头部,人当场就没了。这一下,家庭的核心资产瞬间归零,收入来源被直接掐断。 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丧事办完的第二天夜里,孩子们的亲生母亲,在巨大的悲痛和现实压力面前选择了逃离。她悄无声息地走了,留下了五个孩子,最大的才九岁,最小的还在襁褓里。 村里人看着蜷缩在角落里哭泣的孩子们,都摇头叹气,觉得这个家“熬不过这个冬天”。亲戚们心疼,却也无力接手这副烂摊子。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家庭单位即将宣告“破产”时,弟媳冯亚萍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她把五个侄子侄女,一个不落地领回了自己家。她没有任何现金注入,唯一的“杠杆资本”,就是那句朴素到掉渣的话:“我不管他们,他们就没依靠了。”她自己的家本就不富裕,已有两个儿子,如今四口之家瞬间膨胀到十口人。 冯亚萍的丈夫小朱彻底崩溃,他无法想象如何养活七个孩子,气得捶墙,甚至吼出了“离婚”来对抗这场“豪赌”。 然而,当他看到妻子像母鸡护崽一样守着七个孩子,再看看自己两个儿子怯生生的眼神,这个男人的心终究还是软了。他妥协了,唯一的条件是:“咱不能委屈了自家的娃。” 冯亚萍成了这个新家庭里最高耗的“运营成本”。才32岁的她,脸上过早地刻上了皱纹,一双手因为常年劳作,粗糙得像是树皮,裂开一道道口子。护肤品、新衣服,这些早就从她的世界里消失了。 为了让这个家运转下去,她把自己活成了一台精密的机器。凌晨四点起床,揉一个足足八斤重的巨大面团,煮上一大锅红薯粥,这是十口人的早饭。她把自家菜地扩大再扩大,保证蔬菜自给自足。家里难得吃顿肉,她会仔细地分给最小的几个孩子。 开源节流被她做到了极致。孩子们的衣服总是带着补丁,一件小了的红棉袄,她接上两只蓝袖子,又能穿一季。农闲时,她就骑着三轮车去镇上收废品,一天下来能挣百十来块钱,这是一家人的学费和零用。丈夫则在千里之外的工地扛钢筋,把血汗钱一笔笔寄回家。 夫妻俩视频通话,丈夫看着她开裂的手心疼不已,她总会下意识地把手藏起来,然后把镜头转向那七个已经熟睡的孩子。起初,七个孩子都挤在一张床上,但这个临时的窝,却比任何地方都温暖。 四年过去,冯亚萍的“投资”开始看到回报。这些曾经是“负债”的孩子们,正在转变为家庭最宝贵的“增值资产”。他们懂事、勤快,会主动分担家务。最大的两个女孩,更是争气地考上了县城的中学。丈夫用攒下的钱,在院里加盖了两间房,给孩子们当书房。 有人曾想领养一两个孩子,为她减轻负担,她都拒绝了。但她也坚持让孩子们叫她“婶婶”,而非“妈妈”。她觉得,这是对孩子们亲生母亲最后的尊重。她的事迹传开后,被评为“商丘好人”,收到了很多网友寄来的爱心物资。 现在再看冯亚萍的家庭资产负债表,物质那一栏或许依然单薄,但在无形资产那一边,却早已是盆满钵满。那是一种叫作亲情的粘合剂,是孩子们充满希望的未来,是一个人的责任回归,更是社会给予的尊重。 她用最粗糙的双手,完成了一次最伟大的价值创造,证明了在一个家里,爱与担当,才是最核心、最抗风险的硬通货。 信源:京九晚报|《河南商丘大义婶母:就是再难也要把俺哥留下的这五个孩子养大》

0 阅读:1075

评论列表

八十八十八十

八十八十八十

13
2025-09-04 17:51

呵呵,养大都是白眼狼。看这些倒霉孩子的生物妈就知道都是歪瓜裂枣了。这些玩意和杜鹃没什么区别。

老龚正在线 回复 09-04 21:44
你应该是的

用户57xxx38

用户57xxx38

4
2025-09-04 19:36

大爱[作揖]

用户14xxx21

用户14xxx21

4
2025-09-04 20:55

等到孩子长大成人了,亲妈就会蹦出来认亲了,如果孩子认了亲妈,对抚养他们长大的婶婶太残酷了!

大浪淘沙

大浪淘沙

4
2025-09-04 20:27

中国好人,

mgftas

mgftas

4
2025-09-04 19:57

不容易

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

4
2025-09-04 19:53

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孩子

用户10xxx39

用户10xxx39

3
2025-09-04 19:57

我赞成是大爱大慈!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