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某年,泰州有个读书人叫何友仁,穷得活不下去,就跑去城隍庙拜,经过东厢房时,看

史迹追踪者 2025-09-04 08:45:51

明朝某年,泰州有个读书人叫何友仁,穷得活不下去,就跑去城隍庙拜,经过东厢房时,看见一张案桌,上面挂着块牌子,写着 “富贵发迹司”。 何友仁在神像前祷 告说:“我活了四十五岁,冬天就一件皮衣,夏天就一件粗布衫,早晚就一碗粥饭,从来没胡作非为。可日子过得又难又苦,连个诉苦的地方都没有。” “听说神掌管着富 贵,握着让人发迹的权 力。所以我斗胆恳请您给我指条明路,拉一把我这被埋没的人!如果说以前的事早已注定,以后也没机会,也请您明明白白告诉我,让我死心。” 祷 告完,他就蜷缩在案桌的帷幕下面。 这天夜里,城隍庙灯火明亮,人来人往,只有何友仁祷告的 “富贵发迹司”,不见一个人,也没点灯。 他独自待在黑暗里,快到天亮时,忽然听到开路喝道的声音,由远及近,快到庙门时,各部门的判官都跑出去迎接。 等那人进来,两行纱灯引路,仪仗侍卫十分威严。城隍爷穿着朝服、拿着手板,登上正殿坐下,判官们拜完,都回自己的部门办事去了。“富贵发迹司” 的主管也从殿上走来,原来是刚跟着城隍爷从天上回来。 坐下后,有几个判官,都戴着幞头、系着角带,穿着红绿色的官服,进门来见他,各自说自己处理的事。 一个说:“某县某户藏了两千石米,近来因为旱灾蝗灾连着来,米 价涨了好几倍,可这户人家却开仓放粮救 灾,还煮了粥救济穷 人,救活了好多人。昨天县里的神把这事报到我们司,又呈给城隍爷,听说已经上 奏天 庭,赐他多活三十六年,享万钟俸禄。” 一个说:“某村某家的媳妇对婆婆特别孝顺,她丈夫在外头,婆婆得了重病,她精心照料,婆婆的病好了。昨天天上下来文书说:某氏的孝心感动天地,让她生两个有出息的儿子,当个有封号的夫人。城隍爷把这事交给我们司,现在已经记在福薄上了。” 一个说:“某姓某官,官做得不小,俸禄也多,可不想着报效国家,就知道贪 钱,收了三百锭银子,胡乱断案;拿了五百两银子,无理 迫 害老百姓。城隍爷已经上 奏天庭,想治他的罪,只因他还有点没享完的福,所以拖几年。今天早上接到命令,把他记在恶 薄上,就等时候到了动手。” 一个说:“某乡某甲,有几十顷地,可还贪得 无厌,总想着吞并别人的土地,逼着人家把田低 价卖给自己,还耍 赖不给够钱,让田主含恨而死。地府下了文书到我们司,把那人勾 去下了狱,已经转世成牛,就生在邻家,专门来偿 还这笔孽 债。” 众人说完各自的差事,发迹司的判官忽然皱起眉头、长叹一声道:“各位都守着本分办事,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可天地运行有定数,如今大 难眼看就要来了,就算咱们把差事办得再好,又能顶什么用呢!” 大伙忙问:“这话怎么说?” 判官答:“我刚才跟着城隍爷去朝见天 帝,听见各位神 仙议论将来的事。再过几年,天下就要大 乱,有三十多万人死于战 乱。那时候,除非是积了大德行的人,否则谁也躲不过去。这到底是老 百姓福 薄,该遭这罪?还是说运 数早定,谁也逃不掉呢?” 大伙都皱着眉你看我、我看你,说:“不知道。” 就各自散了。 这时候,何友仁从案桌底下爬出来,给判官磕了头,把自己来祷 告的缘由说了一遍。 判官盯着他看了半天,叫小吏取来簿册,翻了翻,对他说:“你往后福气财运都不小,不会一直穷下去。从现在起,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何友仁想知道得更具体些,判官就拿起红笔,写了十六个字给他:“遇日而康,遇月而发,遇云而衰,遇电而没。” 何友仁把字条揣进怀里,磕头告辞。走到庙门外,天已经亮了。他赶紧摸怀里,字条却没了踪影。 没过几天,郡里有个大户叫傅日英,请他去教自家子弟读书,每月给五锭银子的酬劳,家里的日子渐渐宽裕起来。 后来,高邮的张士诚起 兵反 元,元朝派丞相统领大 军去讨 伐。太师达理月沙很有学问,又爱惜人才,何友仁到军 前献计,正合太师心意,就把他任命为随 军参谋。一下子,车马仆从他都有了,日子过得十分风光。 等到丞相被召回朝廷,何友仁也进了城,在馆阁、省部都待过,后来被授予文林郎、内台御史的官职。 同僚里有个叫云石不花的,跟他合不来,在大 官面前说他坏话,结果他被贬成了雷州录事。 这时候,何友仁想起判官的话,“日”“月”“云” 三个字都应验了,心里越发警惕,不敢有半点差错。 到雷州任上两年后,有件事要上报总府,小吏把文书送上来,他写上自己的官衔:“雷州路录事何某”。 刚写完,一阵风把纸吹起来,“雷” 字底下被拖出一道尾巴,看着像个 “电” 字。他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让人换了文书。 当天夜里,他就病倒了,知道自己不行了,把家里的事安排妥当,跟妻儿诀 别后就去世了。 再回头看判官说的话,后来的事还真应验了:至正辛卯年之后,张士诚在淮东起 兵,明朝在淮西建立基业,双方攻来打去,战 乱不停,死于战 乱的人何止三十万。 本篇故事源于《剪灯新话》,所以凡事都是有定数的吗?#民间故事#

0 阅读:79
史迹追踪者

史迹追踪者

追踪史迹,还原历史本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