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LiveScience、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National Geographic、Cottage Tips。
蜘蛛欺诈师相比起人类这个说不上是和谐友善,只能说是罪大恶极的物种来说,其他动物的生存成本是很高的。人类随便发癫、搞抽象、搞行为艺术顶多是社死,但大部分动物像这样胡来是真的会死。
就算是那些以守株待兔为宗旨的物种来说也是一样,表面上能量消耗不大,但是抓不到东西吃就会死。所以用各种巧妙的阴招来提高狩猎成功率就相当有必要了。
生活在东亚亚热带森林中的棒褛网蛛(Psechrus clavis)看起来平平无奇,蜘蛛网的强度也不过是钢铁的5倍罢了,在蜘蛛家族里似乎排不上号。但当夜幕降临,它们的蛛网就开始反光了!
虽然原因不详,但台湾东海大学的卓逸民教授及其团队发现棒褛网蛛的圆顶状网状结构中紧密编织的丝线从远处看可能像一条白色的道路,昆虫复眼的分辨率不高,尤其是夜行性昆虫。因此,从飞蛾等夜行昆虫的角度来看,茂密植被前悬挂的白色网可能会被视为一片开阔的空间。
而且棒褛网蛛的腹部还有一条黄色条纹,也能作为夜间猎物的视觉诱饵。
然后飞虫就一头扎进蛛网,开始考虑下次投胎的路线。
激烈交换意见后,研究人员征用了51张棒褛网蛛的蛛网,将其中的22张撒上木炭,结果发现没被木炭遮盖的蛛网明显吸引更多的猎物,一定也不意外。
然后没想到这只是欺诈师排名第9的棒褛网蛛最弱的一个骗局。
萤火虫?好啊!一只荧光短角窗萤(Diaphanes lampyroides)迎头撞上了棒褛网蛛的蛛网,它很害怕,屁股的发光器却依然不争气的闪烁着,可能是想让蜘蛛吃一顿漂亮饭吧?其实此时正是寻找配偶的时期,它控制不住。
棒褛网蛛很可怜痴情的萤火虫,于是决定留下它的性命,大概一个小时吧!棒褛网蛛心善,见不得它自己孤零零的死去,于是决定靠萤火虫的发光器吸引其他意乱情迷的萤火虫,然后免费让它们在自己网上约会。
既解决了萤火虫的恋爱问题,也解决了它们短命的问题。
爱情的骗子我问你!
发现棒褛网蛛这种大缺大德行为的团队又是卓逸民教授及其团队,棒褛网蛛们得多害怕啊,这是拿经费的跟踪狂啊!
从该团队的持续不断的偷拍素材中可以发现,棒褛网蛛是真的会把其他飞虫马上吃掉或者打包起来,但抓到萤火虫最起码会放置1个小时才来安抚情绪。卓逸民表示一个小时刚好是雌性锯角雪萤在固定位置发光的时间,雄性会将网上不动的生物光当成不会飞的雌性的,于是被迫成为homo。
再次激烈交换意见后,研究人员又征用了几张蛛网,地点位于台湾大学溪头自然教育区的针叶林中。
他们用超小型LED灯来模拟萤火虫发出的光信号,然后把灯放在蛛网上,对照组的蛛网则啥也没有。结果发现装灯的网吸引的猎物数量增加了3倍,如果猎物只算聚焦萤火虫这个物种,数量则增加了10倍!而且基本上都是雄性萤火虫。
这是真的“爱到死”了。
研究的意义这项发现被发表在《动物生态学杂志》上。
棒褛网蛛跟其他发展出生物光来吸引猎物的捕食者不一样,它们本身没有生物发光能力,但却能利用萤火虫的吸引配偶的手段当成自己的诈骗手段,这是相当高明的。
而且这么做压根没有增加能量消耗,但却能大量增加收益。
还有一点你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蜘蛛明显是懂得分辨自己猎物的种类的,我们人类能分辨没啥稀奇,但对蜘蛛来说这其实相当了不起。研究团队认为蜘蛛就是通过萤火虫的生物光信号来识别的,然后马上就懂得调整它们处理猎物的行为。
这项研究为夜间守株待兔的捕食者如何应对吸引猎物的挑战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