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名人士宋楚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台湾不是大陆的领土,那么凭什么当年满清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895年4月17日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马关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第二款明确写着“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永远让与日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这场割让的荒诞性在于:若台湾本非中国领土,清政府何来权力将其作为“战利品”处置?日本军方高层在战前密谋时的内部文件更暴露了真实意图——时任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1894年10月拟定的议和条件草案中,直接将“中国割台湾全岛予日本”列为核心条款。 而日本陆军部甚至认为“占有台湾者,可能扼黄海、朝鲜海、日本海之航权”。这些史料证明,日本从始至终都将台湾视为中国领土,其侵略行为恰恰反证了台湾的主权归属。 清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可追溯至更早时期。1683年,康熙皇帝派施琅率水师收复台湾,次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更升格为台湾省,成为清朝第二十个行省。从城池建设到科举制度,从户籍管理到税收体系,台湾与大陆的行政纽带从未断裂。 郑成功1661年驱逐荷兰殖民者时,在招降檄文中明确宣告“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子郑经虽曾妄图“依朝鲜例”搞分裂,但康熙皇帝用十年谈判与最终武力统一,彻底粉碎了这种幻想。这些历史铁证,在宋楚瑜的质问中化作一把利刃,直刺“台独”分子的核心论点——若台湾从未属于中国,郑氏集团与清政府的百年博弈又算什么? 国际法层面的证据同样不容置疑。1943年《开罗宣言》以中美英三国首脑名义宣布:“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在投降书中白纸黑字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 1945年10月25日,中国受降主官在台北宣告“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日本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在降书上签字盖章。这一系列国际文件构成完整的法律链条,连当年日本移交台湾时,都一并归还了详细的户籍档案与土地契约,这些文件至今仍保存在图书馆中,成为台湾归属中国最权威的物证。 “台独”分子常以“台湾地位未定”为借口,但宋楚瑜的质问揭穿了这一谎言的虚伪性。若按此逻辑,当年清朝官员在台湾修建的城墙、开办的学堂、铺设的道路,岂不都成了“外来政权”的遗迹? 更讽刺的是,连赖清德之流推崇的“台湾民主国”,其1895年发布的自主宣言都承认“台民惟有自主……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这种“保台”立场恰恰证明台湾人自认属于中国。如今台湾身份证上的“省籍”栏、邮政系统使用的“台湾省”称谓、教科书中的“中华民国纪年”,无一不在延续着中国的传统。 从三国时期孙权派兵驻守“夷洲”,到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从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朝设省治理;从《开罗宣言》的国际认定,到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权威确认——台湾归属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如镜,任何政治操弄都无法抹去这些刻在时光长河中的印记。 宋楚瑜的质问之所以震撼人心,不仅在于其逻辑的严密性,更在于它唤醒了人们对历史真相的敬畏。当“台独”分子试图用篡改教科书、操纵舆论等手段割裂两岸时。 那些沉睡在档案馆中的条约文本、凝固在古城墙上的砖石铭文、流淌在两岸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始终在无声地诉说着同一个事实:台湾从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么,你是否也思考过:为什么某些势力宁愿违背历史潮流,也要执意推动“台独”?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台湾知名人士宋楚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台湾不是大陆的领土,那么凭什么当年满清
灵雾幻阵困妖魔
2025-09-03 12:12:50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