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年,李渊的夫人窦氏生下一个男孩,她看了一眼孩子立即说:“这个孩子必是不祥之物,赶快把他扔掉!”乳母陈善意觉得他可怜,就抱过来自己养,然而几年后她却被这个孩子活活打死。
孩子还在襁褓,母亲就厌恶至极。不是因为身体缺陷,不是因为命格使然,仅凭一张脸,一句话,就定下命运。这孩子,叫李元吉,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起点不低,命运却怪。有人救他一命,也有人终究被他夺命。
窦氏出身高贵,北周皇室旁支,贵气、端庄、严厉,最在意血统与家风。前三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皆端正俊朗、仪态从容。等到李元吉出生,一眼望去,面庞奇形、神色凶戾,窦氏当即决断,要把这个“灾星”除去。宫中无人敢违,只有一人出手相救——乳母陈善意。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可怜之举”,而是对家权的挑战。陈善意冒险将李元吉带走,隐瞒身份,一边照顾,一边祈祷。这孩子从小体格强壮,脾性乖张,不喜言语,动辄动手,冷眼盯人。几年时间,越长越怪,越怪越狠。
入少年后,李渊起兵太原,窦氏病逝,家中权力重构,李元吉身份得以恢复,顺利入宫为皇子。此时天下初定,三子李玄霸病死,李元吉成最小嫡子,被封巢国公。表面得宠,内里桀骜。他不读经书,不问礼制,最喜狩猎斗犬,逐鹰比力,杀人斗殴频频。
一次郊外围猎,李元吉设局将仆从逼入山谷,命人放猛兽驱赶,十几人被撕咬而死。他笑声不止,一旁大臣吓得面色如纸。此后,他行事更加放肆,连宫人、护卫都不放在眼里。权贵圈中,人人知其残忍暴躁,背后暗称“鬼子”。
再往后,事情越发不可收拾。一次宫中宴饮,他酒后失控,拿起金杖砸向乳母陈善意。理由不过是她言语多了一句。陈善意满头血流,跪地求饶,未得怜悯。李元吉命人将其拖至殿外,用荆棘编条,亲手抽打,打到骨裂血流,直至气绝。周围仆役噤若寒蝉,无人敢动。
杀人者,是她从婴儿养大的孩子。救命之恩,换来血债命偿。宫中无人言说,李渊避而不问,李世民早已将此事记入心头。乳母之死,并非孤例,只是李元吉权力与恶性全面膨胀的冰山一角。
权势加身,残性不改。李元吉结党营私,与太子李建成联手对抗李世民。两宫角力,三兄弟争权,暗潮汹涌。李元吉外张声势,内设死士,筹谋弑弟计划。只是算盘打得太响,惊动对手。
玄武门前,一战定局。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箭落如雨,李建成应声倒地。李元吉惊觉,策马逃跑,马蹄刚响,被乱箭射中,翻身落马,死在宫门之下。
史书记载,李元吉死时,面色扭曲、目露怨毒,无人敢近,尸体拖出三日,才有人收敛。玄武门之变结束,唐太宗登基。朝堂换血,昔日罪行陆续揭露。陈善意之死、仆从惨案,件件在目,世人叹息。
有人说,李元吉本性残暴,成不了器;也有人说,是那一眼厌恶改变命运。被丢弃、被厌恶、被放逐,一步步走入仇恨深渊。也许那一刻,他真的信了“天命不祥”,于是决意报复这世间一切。
但这不是天命,是选择。有人救你,你却杀人。再高贵的血脉,也抵不住失控的心。乳母的尸骨,冷在宫外;血溅的荆条,被人丢进火盆。李元吉,没能逃过宿命。不是因为被预言“恶”,而是因为真的变“恶”。
命运不是注定,是一桩桩选择写下的结局。李元吉从被丢弃的婴儿,到手握兵权的王爷,再到血泊中倒下的尸体,一切早已写定。但在那最初的哭声响起时,他本也可以不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