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张艺谋筹拍《红高粱》,女主选了“丰乳肥臀”的史可。可巩俐也想出演,于

金风玉露一相 2025-09-01 03:59:27

1987年,张艺谋筹拍《红高粱》,女主选了“丰乳肥臀”的史可。可巩俐也想出演,于是张艺谋让巩俐去酒店试戏。没想到,摄影师顾长卫的一句话,改变了巩俐和史可两个人的命运。 那时候的张艺谋,刚从电影摄影转到导演没多久,前一部作品《代号美洲豹》没溅起太大水花,心里憋着股劲想搞出点动静。 《红高粱》是他盯着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的,书里九儿那种在高粱地里扎着根的野劲、敢爱敢恨的泼辣劲儿,他非要拍到镜头里不可。 选女主时,“丰乳肥臀”不是指多夸张的身材,是要那种透着山东大地生命力的饱满感——能扛住颠轿的折腾,能撑起祭酒时的决绝,得是个“能镇住场子”的姑娘。 史可那时候是中央戏剧学院大三学生,已经在《中国的“小皇帝”》里演过配角,眉眼间带着股子不怵人的劲儿。 她往张艺谋面前一站,不用说话,光那挺直的腰板、笑起来露着点虎牙的泼辣感,就让张艺谋眼前一亮。 剧组里有人跟他说“史可这姑娘,往高粱地里一站,就像从书里走出来的”,张艺谋点了头,那会儿史可基本就是内定的九儿了,连剧本都给她送过去了。 巩俐比史可低一届,也是中戏的,之前跟张艺谋在《代号美洲豹》里合作过,演个小角色。 她知道《红高粱》选角的事,心里急得慌——九儿这种角色,对刚出道的演员来说,简直是踩着梯子往天上走的机会。她找张艺谋磨了好几次,一开始张艺谋没松口,说“你看着太文静,九儿要的是能撒野的劲儿”。 可巩俐不放弃,每次碰到都提一句,最后张艺谋被磨得没办法:“行吧,明天去剧组酒店试戏,就试‘颠轿’那段,你把情绪揣足了。” 试戏那天是个阴天,酒店房间不大,暖气不太足。张艺谋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手里捏着剧本,顾长卫扛着摄像机,镜头对着墙根下站着的巩俐。 巩俐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外套,头发扎成低马尾,一开始有点紧,开口念“你们这群混蛋,放开我”的时候,声音都有点飘。 可念到后半段,她突然就放开了,手攥着拳头,眼睛瞪得溜圆,连脖子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那股子不服输的狠劲一下子冲了出来。 顾长卫一直没说话,就盯着取景器,手指还时不时调整一下镜头焦距。 等巩俐试完,他把摄像机放下来,走到张艺谋身边,用胳膊肘碰了碰他,声音不高但很肯定:“艺谋,你看取景器里的她——史可的烈是挂在脸上的,巩俐是藏在眼睛里的,九儿后期跟日本人硬刚的那股韧劲儿,巩俐能拿下来。” 张艺谋没立刻应声,他让巩俐再试了段“祭酒”的戏,又让助理把史可之前试戏的录像找出来,对着小电视反复看。 顾长卫的话戳中了他——他要的九儿不只是前期的泼辣,还有后期失去爱人后,敢跟鬼子拼命的坚韧。史可的表演够放得开,但少了点藏在骨子里的劲; 而巩俐在镜头里,哪怕只是一个眼神,都透着股“不服输”的倔强,那正是后期九儿需要的东西。想明白这点,张艺谋把剧本往桌上一拍:“九儿,就定巩俐了。” 消息传到史可耳朵里时,她正在宿舍里缝棉袄——那是她准备去高粱地拍戏穿的。手里的针一下子扎到了手指,血珠渗出来,她也没顾上擦,就坐在那儿愣了半天。 后来她在采访里说,那时候难受得躲在被子里哭,觉得“到手的机会飞了”,可哭完还是把棉袄收了起来,转头接了别的戏。她后来演了《杀手情》《过把瘾》,演技也被认可,只是始终没碰到像九儿这样能让她彻底出圈的角色。 而巩俐,靠着《红高粱》一飞冲天。这部片子后来拿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电影第一次拿到这个国际大奖。 巩俐穿着红棉袄在高粱地里奔跑的镜头,成了无数人心里的经典。之后她跟张艺谋合作了《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步步走到国际影坛,成了大家口中的“巩皇”。 没人说史可不够好,只是选角这事儿,从来不是“谁符合最初设想”这么简单。它得看演员能不能接住角色的深层特质,能不能被镜头“偏爱”。 顾长卫那句话,不是随口一说,是他拍了多年戏,看惯了镜头里演员的细微差别后,给出的专业判断。而巩俐,也抓住了那次试戏的机会,把自己藏在文静外表下的劲,全给透了出来。 有时候,改变人生的可能就是一句话、一次坚持。要是顾长卫没说那句话,要是巩俐没执着地争取试戏机会,或许就没有后来的《红高粱》传奇,也没有两位女演员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29

猜你喜欢

金风玉露一相

金风玉露一相

金风玉露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