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79年,我家建新房,托亲戚从上海买了30条飞马的,每盒3角3分。而本地当时的游泳每盒2角6分。而且还不好买。 1979年,飞马香烟在上海卖3角3分一盒,本地的游泳牌便宜7分钱,但经常断货。我家建房子,托亲戚从上海捎来30条飞马,当时这可是大事。 香烟不好买,不是有钱就能买到。游泳牌虽然便宜,但供销社里时常缺货。老百姓得想办法找关系从外地带。 上海产的大前门香烟更贵,一包卖三角六分。普通工人工资才几十块,抽大前门算是奢侈。只有逢年过节,人们才买一包招待客人。 那时候物资紧缺,香烟凭票供应。地区之间价格差异大,上海货比本地贵,但质量好,抢手。很多人托上海亲戚带东西,不只是烟,还有糖果、布料。 这种短缺经济下,人情关系显得特别重要。没门路的人,只能抽本地烟,或者戒掉。现在年轻人听说这些,可能觉得不可思议。 香烟价格和供应问题,反映了当年计划经济的特色。商品流通不顺畅,老百姓生活简单又艰难。
自从微软搞出来出国解雇这种套路以后,这种鸡汤已经糊弄不了谁了……
【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