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3年,陈友谅被朱元璋杀死,并抢走了他年仅18岁的小妾达氏,三年后达氏给朱元璋生了两个儿子。十几年后达氏却对小儿子说:“你一定要杀了朱元璋,那是你的杀“父”仇人!” 朱元璋的出身是个典型的草根逆袭故事。1328年,他生在濠州钟离一个穷苦农家,父母早逝,家道中落,只能靠乞讨和当和尚混日子。1352年,天下大乱,他投身红巾军,从小兵干起,靠着胆识和头脑一步步爬上来。攻下集庆后,他改其名为应天府,奠定了争霸的基础。1368年,他登基称帝,建立大明,成了从乞丐到皇帝的传奇。他治军严明,擅长用谋士,喜欢以少胜多,尤其在鄱阳湖之战中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陈友谅则是另一个乱世枭雄,1320年出生在湖北沔阳,家里世代打鱼,生活也不富裕。他年轻时读过书,练过武,力气大得能举百斤石锁。元朝末年,他先当小吏,后来投奔红巾军,1357年干掉上司倪文俊,夺了兵权。1359年,他挟持天完政权领袖徐寿辉,自称汉王,第二年在采石称帝,建立陈汉,年号大义。他带兵打下江西、湖广,势力一度压过朱元璋,差点攻下应天府。达兰,史料上记载不多,只知道她是陈友谅的妾室,大约1345年出生,十八岁时姿容出众。陈汉灭亡后,她被朱元璋纳入后宫,1366年接连生下朱榑和朱梓两个儿子,地位因此有所提升。 1363年的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生死对决。陈友谅带着六十万水军,气势汹汹,战船连绵十余里,打算一举干掉朱元璋。朱元璋手下只有二十万兵,但靠着谋士刘基的计策,利用风向和火攻打乱了陈友谅的阵脚。八月三十日,康郎山附近,双方激战,陈友谅在旗舰上指挥时被流箭射中,当场身亡。陈汉军队瞬间崩盘,朱元璋趁势追击,彻底瓦解了陈汉的势力。次年,朱元璋带兵围攻武昌,陈友谅的幼子陈理才十二岁,被推上皇位,形同傀儡。武昌城里人心惶惶,主将张必先被常遇春抓获,陈理的臣子劝他投降。陈理没办法,只能开城门亲自出降,朱元璋封他为归德侯,没怎么为难他。进城后,朱元璋看到陈氏宗亲里有个女子模样出挑,就是达兰。陈理的臣子为了讨好朱元璋,劝陈理把达兰献出去。达兰别无选择,只得跟着朱元璋走。1366年,她为朱元璋生下朱榑和朱梓,封为达定妃。表面上看,这是个乱世中常见的女人归顺强者的故事,但达兰从没真心归顺。她对朱元璋杀陈友谅、灭陈汉的事耿耿于怀,暗地里憋着一股劲儿。她养育两个儿子时,故意疏远朱元璋,慢慢灌输对他的仇恨。到了朱梓长大些,她甚至告诉他,他的亲爹其实是陈友谅,朱元璋是杀父仇人,点燃了朱梓的复仇火种。 朱榑和朱梓的成长轨迹完全不同,但都受了达兰的影响。朱榑生得高大,喜欢舞刀弄枪,不爱读书,封齐王后去了青州。他脾气火爆,动不动就拿鞭子抽人,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他私下里招募死士,想造反,但朱元璋在位时他不敢轻举妄动。1398年,朱元璋去世,孙子朱允炆继位,开始削藩,惹得诸王不满。朱榑觉得机会来了,暗中联络旧部准备起兵,结果计划泄露,被朱允炆召到南京关起来。1402年,燕王朱棣打进南京,朱榑被放出来,回了青州。他还是不死心,迷上了巫蛊,找了一堆术士搞咒术,想害朱棣。朱棣派人劝他收手,他不听,还在青州屯兵跟朝廷对着干。1407年,朱棣派兵把他抓到南京,废为庶人,关起来直到死。朱梓跟朱榑完全相反,喜欢诗书,表面上文质彬彬,封潭王后驻长沙。他常请文人喝酒作诗,出手大方,但私下里却在王府密室里跟心腹策划造反。他让人做了块木牌,写着“宁见阎王,不见贼王”,天天带在身上,提醒自己跟朱元璋的仇。1380年,他拉拢王妃于氏的哥哥于琥,准备起兵,结果于琥因为胡惟庸案被查,锦衣卫顺着线索挖出了朱梓的谋反计划。朱元璋气得不行,召他进京对质。朱梓知道事败,拒不奉诏。徐辉祖带兵到长沙抓人,朱梓一看大势已去,回到王府放了一把火,把自己和全家十多口人都烧死了。朱元璋得到消息,震怒之余又心痛,查清了达兰这些年教唆两个儿子的事,果断下令把她处死。达兰被斩时,没求饶也没喊冤。朱元璋晚年常想起这两个儿子,觉得自己没尽到当爹的责任,没能好好教导他们,才让达兰钻了空子,酿成悲剧。
朱棣登基后,派人请刘伯温之子刘璟入京。可刘璟称病不出,于是朱棣下令将刘璟逮到京城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