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聚丙烯瓦楞箱作出反倾销初裁,统一征收83.64%的高额税率(抵消补贴后保证金调整为73.10%),还计划在11月12日和反补贴终裁合并出最终结果。 2025年3月18日美国几家公司,联手向商务部申请,针对中国进口的聚丙烯瓦楞箱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2024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这类产品总值大概1.5亿美元,今年4月7日,商务部正式立案,不仅查中国,还把越南的同类产品也拉进来。 2025年5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认定,这些进口产品威胁了美国国内产业,为后续调查开了路。 聚丙烯瓦楞箱是啥?就是一种轻便、耐用、防水又环保的包装材料,物流、农业、食品行业常用,比如运水果、蔬菜或电子产品包装,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中国产品靠价格优势和稳定质量,在美国市场站稳了脚跟,但美国企业不干了,觉得这是在抢生意,于是祭出反倾销大旗,想用高关税把中国货挤出去。 83.64%的税率可不是小数,调整后73.10%的保证金也够呛,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商每卖一美元的货,可能得额外掏七毛多甚至八毛的税,成本直接飙升。 虽然只是初裁,但影响已经开始发酵,美国进口商可能转向其他国家供应商,或者干脆把价格推高,最后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这事背后,是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的缩影,2025年初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明显收紧,有消息称,美国财政部长在七国峰会上放话,考虑对中国商品加征200%关税,虽然听起来像吓唬人,但态度够强硬。 美国还以防止强迫劳动为由,盯着中国的钢铁、铜、锂等行业,变相加码限制。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2025年5月19日,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共聚聚甲醛启动反倾销调查,2025年1月16日公布初裁,摆出针锋相对的架势。 这种你来我往的博弈,早不是单纯的商业较量,而是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 对中国聚丙烯瓦楞箱企业来说,压力不小,高税率直接挤压利润,出口商得重新盘算美国市场的性价比,降价保市场?那是饮鸩止渴。 转向东南亚、欧洲?开拓新市场又费时费力,还有可能,越南的同类产品也被高税率波及,全球供应链的调整会更复杂。 企业可以优化产品,提升技术含量,打造高端品牌,少靠价格战;或者深耕国内市场,加速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散风险,还可以积极参与美国调查,提供数据证明没倾销,争取降低终裁税率,初裁不是最终结果,2025年11月12日还有转机。 对美国市场来说,这未必是好事,高关税可能推高包装材料价格,物流、农业等行业成本上升,最终传到消费者头上。 美国本土产能未必能迅速补缺口,短期供需失衡风险不小,长远看,贸易壁垒加剧可能伤及全球供应链稳定,大家都没好日子过。 这场博弈,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美国想用关税保护产业,但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不是轻易能撼动的,中国也在通过技术升级和市场多元化应对压力。 双方过招,谁也别想轻易“赢”,接下来不到三个月,中国企业得抓紧准备,在调查中为自己发声,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关注这事不只是看热闹,更是看清全球经济风向的转变,今天是聚丙烯瓦楞箱,明天可能轮到其他商品,贸易战的硝烟下谁都跑不掉。
8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进口自中国的聚丙烯瓦楞箱作出反倾销初裁,统一征收83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8-28 15:22: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