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专家!”四川甘孜,孩子因为小时候睡觉时,父母没有注意而被黄鼠狼咬掉

一叶知大事 2025-08-28 11:27:26

“这才是真正的专家!”四川甘孜,孩子因为小时候睡觉时,父母没有注意而被黄鼠狼咬掉了鼻子,导致多年来他们一直有心理阴影,而西安交大的几位专家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用3D打印技术为他们制作了新的鼻子,网友:这就是科技发展的意义啊。   四川甘孜州的色达县和炉霍县,藏在高原深处,这里的牧区辽阔却也偏僻。   每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只有1.2名医生,要是遇上复杂点的外伤,只能简单处理下伤口,根本谈不上好好治疗。   就是在这样的地方,10岁的卓玛、14岁的拉姆,还有4岁的拉真,都在年幼时遭遇了同样的噩梦——被黄鼠狼咬掉了鼻子。   卓玛和拉姆小时候,父母有时顾不上贴身照看,黄鼠狼钻了空子;   拉真才3个月大,还在襁褓里就遭了袭击。   受伤后,家里拿不出去省城的路费,当地也没能力修鼻子,只能眼睁睁看着伤口愈合,却留下一辈子的残缺。   卓玛上学时总把帽子压得低低的,生怕别人看见她的鼻子;   拉姆从来不敢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拍照时永远躲在最后一排,慢慢就从集体里退了出来。   更让人心疼的是,孩子们最怕的不是伤口疼,是同学私下叫他们“怪物”,那种自卑像块石头,压得他们越来越沉默。   就在孩子们以为这种日子会一直继续时,一支从西安来的专家团队,打破了僵局。   西安交大的医疗团队去高原做公益巡诊,听说了卓玛和拉姆的事,颌面外科的教授当即说“再难也要把技术带过去”。   后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把4岁的拉真也转了过来——之前因为拉真太小,传统手术没法做,只能等着更合适的技术。   要把3D打印这种精密技术带到高原,可不是件容易事。   专家们出发前装了满满两辆车,里面全是3D扫描仪、生物打印机,还特意备了氧气瓶和抗高原反应的药。   到了甘孜,他们先花3天适应海拔,怕设备在高原上出问题,在临时搭的诊疗室里反复调试,就为了让面部扫描精度能达到0.1毫米。   毕竟鼻子周围全是血管,义鼻得严丝合缝,既要能撑住形状,还得透气舒服,一点都马虎不得。   手术那天,专家用手机对着孩子的脸扫了一圈,电脑里很快就出来完整的面部模型。   生成式AI分析了上千组面部数据,连藏族孩子鼻翼的弧度都考虑到了,做出来的义鼻颜色和皮肤一模一样,材质还软乎乎的。   两个小时后,手术结束,护士把镜子递给卓玛时,她愣了好半天,伸手摸了摸新鼻子,突然抱着妈妈哭了——这是她记事以来,第一次看到自己完整的模样。   拉真戴上义鼻后,也能在院子里和哥哥追着玩了,再也不用躲着别人的目光。   更难得的是,专家团队没做完手术就走。他们给卓玛和拉姆免费捐了义鼻,还说以后孩子长大,需要换义鼻的时候,全程都免费。   后来,他们又驱车80公里去炉霍县回访拉真,给她重新做了3D扫描,要做个新的义鼻,适应她长大的脸。   藏族老乡们看着孩子的变化,都给专家团队献哈达,说这些西安来的人,不光带来了技术,更给了孩子敢抬头过日子的勇气。   其实想想,偏远地方缺的从来不止是药,是能让孩子“抬头做人”的机会。   要是早有这样的技术和团队,卓玛、拉姆、拉真或许就不用带着残缺过这么多年。   现在专家们还在联合红十字基金会,想搭个“企业+公益+医院”的模式,募集资金覆盖义鼻定制、运输还有术后随访的费用。   要是以后能多些这样的设备,多些愿意往高原跑的团队,说不定就不会再有孩子因为一场意外,把童年困在自卑里了。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九派快讯2025年08月25日关于《陕西专家跨越千里“种”出新鼻子》的报道

0 阅读:408

猜你喜欢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