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枭龙生产线没那么简单,其实该给的不该给的已经很完善了。巴基斯坦不能生产发动机,也没有雷达、导弹,但是机体机身蒙皮加工已经没有问题了,这个技术土鸡以前是没有的。 巴基斯坦的枭龙生产线起步于2009年,在卡姆拉的航空复合体。起初是从中国接收部件,逐步组装。巴基斯坦掌握了机体加工,包括机身和蒙皮的成型。他们用数控机床切割铝合金板材,处理复合材料层压,确保强度达标。这部分技术已经成熟,生产了58%的机身和子系统。但核心东西还是依赖进口,RD-93发动机从俄罗斯来,KLJ-7雷达和PL-5导弹从中国采购。巴基斯坦没法本地化这些,装配时只能安装现成模块。 这个生产线对巴基斯坦来说是跳板,提升了航空制造水平。从2007年交付空军开始,枭龙逐步升级到Block-2和Block-3版本,增加了超视距作战能力。机身寿命3000小时,短距起降性能好。但局限性明显,没有发动机生产能力,维修和升级都得靠外援。土耳其以前航空工业弱,主要做维修和简单组装,没机体加工经验。巴基斯坦分享这些知识,帮助土耳其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2023年起,土耳其跟巴基斯坦谈合作,借枭龙生产线经验发展自家五代机KAAN。双方进行了1年半谈判,2025年1月20日签协议,建立联合工厂。巴基斯坦输出机体加工技术,土耳其快速上手,避免了从头摸索。枭龙用DSI进气道和数字飞控,比早期F-16先进,这让土耳其节省了不少时间。合作包括武器集成,土耳其导弹装到枭龙上测试。但这也带来竞争,土耳其KAAN价格高两倍,却抢了印尼200亿订单,本该是枭龙的生意。 中国航空工业起步于1950年代,先从苏联引进米格-17和米格-19的全套技术。沈阳飞机厂从组装开始,搞定米格-21用了近20年。那时候基础弱,发动机测试和试飞都得一步步来。工业进步后,模仿苏-27只花10年,哈尔滨团队逆向工程电子设备,实现本地化。歼-11就是苏-27的国产版,后来发展歼-16多用途战斗机,又用了10多年。歼-16融合先进航电和传感器,作战能力强。 土耳其借枭龙技术,节省至少10年研发周期。KAAN项目起步快,2032年计划用国产TF-35000发动机。但土耳其还得面对核心部件依赖问题,跟巴基斯坦类似。杨伟继续在航空领域发力,推动中国向更高水平进军。从米格系列到苏-27再到歼-16,中国航空从模仿转向自主,这条路走得稳。土耳其的获益在于跨越门槛,但后续本事得自己练。 巴基斯坦生产线完善到这个地步,该给的技术都给了,土耳其捡了便宜。但这合作到底值不值?巴基斯坦航空工业提升了,可市场份额丢了。中国航空历史告诉我们,技术转移能加速进步,但核心得握在手里。杨伟的职业生涯就是例子,从基层到顶尖,靠积累。未来土耳其KAAN能不能成气候,还得看他们消化能力。 技术转移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双刃剑。巴基斯坦帮土耳其解决了机体加工难题,但发动机雷达导弹这些硬骨头,谁也绕不开。枭龙生产线没那么简单,里面牵扯国际合作和竞争。土耳其以前没这技术,现在借势起飞,节省时间是真,但风险也大。中国从米格-17到歼-16,花了几十年,基础打牢了。
埃及、印尼、巴基斯坦一夜间把订单从美俄中手里抽走,48架、100亿美元、生产线打
【28评论】【34点赞】
执着清明
杨伟这么爱向巴基斯坦技术转移,是不是私下接受了大礼?
鹰隼
土鸡的可汗注定失败
祝你好运
可以把淘汰的S-27,以废铁价卖给土鸡。
aaaaa
都这样了,还Tm卖丁35
战争2013
未来土耳其可能会与印度加强合作,巴基斯坦会等到那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