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这次肯定是要把事情闹大的,联合国如果不召开紧急会议,那是说不过去的! 三年前,西方舆论界一股脑的抹黑俄罗斯,就说是俄罗斯炸毁了北溪管道! 现在好了,真凶已经落网了,原来是乌克兰人干的! 俄方紧急要求召开的会议,直指三年前北溪管道爆炸案的乌克兰籍嫌犯谢尔吉·K落网事件。当德国检方披露该嫌犯指挥潜水员在80米深海底放置27公斤炸弹的细节时,全球终于看清:这起曾被西方舆论强扣给俄罗斯的“自导自演”冤案,真相正撕裂地缘政治的遮羞布。 德国调查文件显示,谢尔吉·K团队于2022年9月租用“仙女座”号帆船,用伪造证件从德国罗斯托克港出发。 六名船员中四名潜水员携带至少四枚定时炸弹,在波罗的海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潜入70-80米深海,将总重超百公斤的爆炸物吸附在管道焊缝处。这些炸弹采用军用级雷管,爆炸当量相当于三枚反坦克导弹,精准撕裂了四条管道中的三条。 更精妙的是嫁祸设计:行动人员刻意选择靠近丹麦博恩霍尔姆岛的水域作案,该区域北约雷达覆盖密集,却未触发任何警报。 当西方媒体宣称“俄海军舰艇曾出没附近”时,德国海关记录显示,爆炸当日唯一经过该水域的俄籍货船距现场足有37海里。 俄方追责的最大阻力恰来自所谓“调查主体”。瑞典、丹麦在2024年2月突然终止调查,拒绝披露任何结论;德国虽坚持追查却对俄封锁信息,甚至隐瞒关键物证,从海底打捞的炸弹碎片显示乌克兰军工企业标记,却被列为“机密证据”。 最具讽刺的是司法双标:当谢尔吉·K在意大利度假被捕时,波兰曾协助另一嫌犯弗拉基米尔·Z乘外交车辆逃回乌克兰。 而美国中情局2023年内部报告早已锁定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为策划者,却以“避免破坏抗俄联盟”为由压住证据。 波利扬斯基在安理会的控诉,实则是俄罗斯外交的精准反杀。他当场出示三组证据:乌克兰第79空突旅潜水员受训记录、帆船租赁资金链溯源、美德情报共享系统漏洞分析,直指西方“选择性失明”。更致命的是灵魂拷问:“若俄方是凶手,为何要摧毁自己每年赚取320亿欧元的能源命脉?” 这场质询戳破西方三年来构建的叙事泡沫。2022年爆炸发生后,美国务卿布林肯宣称“事件提供战略机遇”,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立即叫停俄气采购,波兰前外长拉乌更欢呼“感谢不知名肇事者”。当欧洲民众为暴涨10倍的燃气账单挣扎时,美国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利润激增300%。 中国副代表耿爽的发言成为关键杠杆。他避开“美乌责任”的争论旋涡,转而聚焦程序漏洞:“三国调查耗时三年无结论,公众竟需靠媒体拼凑真相”,随即提出四两拨千斤的方案。 要求联合国建立跨国基础设施袭击数据库,赋予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权。这招既打破西方信息垄断,又为未来溯源留下接口。 中俄在此案形成战术协同:俄方负责证据攻势,中方构建制度框架。当欧美代表指责“中俄政治化调查”时,挪威海底电缆公司突然公布新数据。 爆炸前两小时美军P-8A反潜机曾低空盘旋事发海域。这种来自西方内部的倒戈,恰印证中国策略的高效。 北溪案与1964年“东京湾事件”的相似性令人心悸。当年美军伪造北越鱼雷艇袭击,为越战升级铺路;此次爆炸后十天,北约即宣布向乌提供主战坦克。 更巧合的是,两次事件中《纽约时报》均带头渲染“共产主义威胁”,却在美国记者赫什2023年揭露北溪真相后集体沉默。 深层次变革在能源权力场。北溪管道承载的不仅是天然气,更是俄欧互信的输血管。当德国被迫转向美国高价能源,其化工巨头巴斯夫将40%产能迁往中国。 法国电价飙涨催生“黄马甲2.0”运动。这场爆炸的真正后坐力,是让欧洲看清自己从棋手沦为棋子的残酷现实。 谢尔吉·K被捕时,意大利警方在其手机发现加密信息:“任务完成,斯拉夫荣耀永存”。这句狂言终成历史笑柄,当德国检察官以“破坏全人类关键基础设施”罪名起诉他时,波罗的海的惊涛正冲刷着管道残骸上的乌克兰军徽刻痕。 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屏亮起红灯时,波利扬斯基与耿爽对视颔首。他们心知肚明:今日的深海铁证虽撕不开所有黑幕,却已在旧秩序的铜墙铁壁凿出裂缝。 正如莫斯科地铁站里新挂的市民漫画:北溪管道爆炸的火球旁,一行俄文潦草却铮铮,“谎言终将沉没,真相自会浮起”。
俄罗斯已出现战败苗头?很多人还以为俄罗斯能跟西方耗到底,错了,当普京选择跟特朗普
【113评论】【5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