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阅兵,开始迎接第一个客人,第一位外国友人抵达北京机场,此时距阅兵还有10天之久,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8月23日,首都国际机场的跑道上,一架专机缓缓降落,滑行至停机坪时,舷梯旁的红毯早已铺就,仪仗队整装待立,连空气里都飘着几分郑重。这是9月3日大阅兵前,第一位抵达北京的外国贵宾: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与太后莫尼列。 此时距离阅兵还有整整10天,但北京的“阅兵节奏”早已拉满。 机场高速两侧的灯杆上,五星红旗与阅兵标志旗交替排列,风一吹,旗帜猎猎作响,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盛典打拍子。专机舱门打开的瞬间,镜头聚焦:西哈莫尼国王身着深色西装,太后莫尼列则是一袭淡紫色套装,两人步伐稳健,向迎接人员微微颔首。 没有过多的寒暄,但每一个细节都透着“老朋友”的默契。自1958年中柬建交以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太后莫尼列更是曾多次访华,对北京的熟悉程度不亚于金边。 贵宾的车队驶向市区时,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工程正进入冲刺阶段。工人们戴着安全帽,在钢架上攀爬作业,巨大的LED屏框架已经搭建完成,远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被脚手架环绕,正在进行最后的清洁维护。 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为了确保阅兵当天的视觉效果,广场地砖的拼接误差被控制在毫米级,连花坛里的花卉品种都经过精心挑选,既要耐晒,又要与整体色调协调。 与此同时,长安街沿线的安保措施也在升级。路边的报刊亭被临时迁移,共享单车停放点调整至更远处,连地铁站的安检口都增加了人手。 一位执勤民警说:“阅兵前这段时间,我们每天要检查上千件行李,虽然累,但想到这是国家大事,再辛苦也值。”而在更隐蔽的角落,技术团队正在调试无人机反制设备。 近年来低空安全成为大型活动的新挑战,这次阅兵特别增加了对“低慢小”飞行器的管控措施,确保天空万无一失。 而在北京的另一端,阅兵训练基地里,受阅方队正在进行最后的合练。 战士们的迷彩服被汗水浸透,但步伐依然整齐划一。教官说,为了达到“毫米不差”的标准,他们每天要踢正步上万次,连脚上的皮鞋都磨破了好几双,“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在这场盛典上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 随着贵宾的到来,国际媒体的目光也聚焦北京。 路透社的报道提到,这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实力的窗口;法新社则关注到,多国领导人确认出席,显示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自发发起“阅兵倒计时”话题,有人晒出自己收藏的阅兵纪念章,有人分享历年阅兵的精彩瞬间,连孩子们都在讨论“解放军叔叔的枪有多重”。 随着阅兵日子一天天临近,北京的氛围会越来越浓。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外国友人陆续抵达,机场和市区的各个接待点也都严阵以待。大家都在心里盼着,等到 9 月 3 号那天,能看到一场漂漂亮亮的阅兵,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感受到中国的热情和诚意。
“究竟有何企图!”首个阻挠93阅兵的国家出现,不仅拒绝向中国道歉,还派军机监视中
【7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