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的木里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种“伙婚”习俗,1998年,19岁的古米就嫁

诸葛利剑 2025-08-26 18:27:54

在四川凉山的木里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种“伙婚”习俗,1998年,19岁的古米就嫁给了两兄弟高土和古马,生育了一儿两女。他们的父辈也是“伙婚”,这就算是第二代了。 话说这个伙婚习俗,在木里俄亚村已经传了好几代,主要是因为地方穷,交通堵,生活压力大。要是一个男人娶一个媳妇,家底薄,日子难撑。伙婚就不同了,兄弟几个一块娶,合力养家,省事省力。1998年,古米19岁那年,跟高土和古马组了家。高土是哥,古马是弟,他们家也继承了爸妈的模式。婚后,古米生了一儿两女,家庭分工清楚。高土常年赶马帮,背货翻山去集镇换盐巴布匹,古马在家种地砍柴修屋,古米管洗衣做饭喂猪纺纱。怀孕生孩子时,两人轮流帮手,第一胎闺女出生,古马守着递水,高土添柴。 第二胎还是闺女,高土买东西,古马煮汤。第三胎儿子,古马烧药,高土扇风。孩子小,古米喂奶,两人轮流背着上山干活。古米在家事上有决定权,啥时种地宰猪,她说了算,高土古马听从,不争不抢。村里人多这样,减少家庭分裂,增加生存力。外部联系少,习俗就留下来了。高土外出挣钱补家用,古马保农产,古米稳后方。雨季雪天,高土停工,古马清路,古米存粮。孩子称高土大爸,古马二爸,没血缘区别,一起教导。节日时,古米备酒,高土奏乐,古马跳舞。年头长了,家庭稳当,高土多跑趟,古马扩田,古米管账。村子慢慢跟外面接轨,但伙婚还在,古米家是第二代例子。 其实,伙婚不是乱来,它跟当地环境绑在一起。木里偏远,贫困,山地多,耕地少,纳西族人适应这种方式,兄弟合力,减轻负担。古米家就是样本,爸妈那辈就开始了,到她这儿延续。孩子长大,一儿两女在寨子里玩,学纺织耕作赶马。家庭协作继续,古米分任务,高土外,古马内,日子清贫但齐心。村寨变化中,这种形式作为文化一部分,持下去。俄亚村不到两百户,多数纳西族,房子紧挨,防盗防野兽。伙婚制还包括一夫多妻,但一妻多夫常见。探访者说,这里保持原始婚姻,团结象征。古米的故事,只是众多家庭缩影,几代传承,根深蒂固。在现代社会少见,但对当地人,寻常事。穷山里,生存第一,习俗帮了大忙。古米一家,过得平稳,没大压力,关系融洽。孩子成长环境温馨,虽不富裕,但习惯了村里模式。

0 阅读:42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