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内蒙小伙被债主追债,走投无路只能钻进家中地窖藏身,下窖后他猛地回想起父亲的叮嘱:“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地窖里有东西能救命!”他四处摸索,果然摸出个震惊全国的宝贝! 李献功出生在内蒙古草原深处的小村庄,家里世代放牧为生。他小时候跟着父母赶羊群,风吹日晒,双手早早起了老茧。村里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冬天雪灾、夏天干旱,收成时好时坏。不过乡亲们互相帮衬,过节时还能凑一起吃顿羊肉,喝点奶茶,日子苦中带甜。 长大后,李献功不甘心一辈子守着羊群。他听说城里人做生意赚了大钱,90年代农村改革也让不少人动了心思。他东拼西凑,从父母和亲戚那儿借了点钱,买了二手设备,想做乳制品生意。收奶、加工奶酪和奶粉,再卖到城里去,那几年内蒙古牧业正放开手脚,他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候。 可生意哪有那么好做。设备三天两头坏,修一次就得掏一笔钱。他不懂市场,城里人更认大厂的货,小作坊的东西压根没人要。一年后,钱花光不说,还欠了几千块债。债主三天两头堵门,有的摔了他的水缸,有的威胁要砸家。他只能低声下气赔笑脸,晚上却急得睡不着,头发都白了几根。 1999年的冬天特别冷,债主们变本加厉,砸了他的门板,警告再不还钱就没好果子吃。李献功撑不住了,半夜裹着破棉袄溜进院子,钻进地窖躲一阵。地窖里冰冷刺骨,他缩在角落,脑子一片乱麻。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父亲去世前的话:“万不得已时,地窖里有东西能救命。”小时候当笑话听,这会儿却成了救命稻草。 他掏出锈迹斑斑的手电筒,借着微光在地窖里翻找。挪开破罐子和旧绳子,他摸到墙角一块松动的土坯,抠开后露出个小洞。他伸手进去,拽出一块沉甸甸的金属牌子,大小像巴掌,掂着有半斤重。擦掉灰尘,金色的表面在手电光下闪着光,上面刻满了弯弯曲曲的符号,像某种古文字。他看不懂,但直觉告诉他,这东西不简单。 李献功揣着牌子,先找村里几个见识广的长辈看,可没人认得出那些符号。他听说城里有收藏家李振春懂行,就坐了一天长途车去找。那天,李振春戴着老花镜,反复端详牌子,又叫来朋友张国林一起研究。两人猜这是元朝的物件,但不敢打包票。李振春出价1.2万想买,可发现牌子边上有编号,怕来路不明,先给了2000块定金。 李献功不死心,听说吉林有个鉴宝节目,又跑去试运气。可专家们研究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他有点失望,回到村里甚至想拿去金店卖。老板报价1.7万,但想熔掉一角验金,他舍不得,就谢绝了。消息传开后,内蒙古大学的研究员找上门,带着工具翻来覆去查。几天后,研究员确认牌子上刻的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的八思巴文,写着“奉天之名,违者必诛”,是皇权信物,稀罕得很。 2000年,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出面,用5万元买下金牌,之后捐给了内蒙古博物馆。如今,这块金牌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摆在展柜里,金光闪闪,吸引不少人驻足。李献功拿这笔钱还清了债,日子终于松快了些。他没再冒险做生意,回了村里种地放牧,偶尔去博物馆看看那块金牌,心里踏实了不少。 从欠债累累到翻身,他靠的不是运气,而是父亲留下的线索和自己的坚持。这块金牌不只是他的救命稻草,也是历史长河里的一粒珍珠,带着元朝的威严,照亮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1999年,内蒙小伙被债主追债,走投无路只能钻进家中地窖藏身,下窖后他猛地回想起
历史趣闻社
2025-08-26 14:12:29
0
阅读:4572
陌客
点进来前,看首图以为是“丹书铁券”。看了全文才知道是类似尚方宝剑的皇权信物…
用户94xxx31
还以为是铁木真给郭靖的“金刀驸马”信物呢!
用户16xxx85
价值5亿
毛根朋友
八思巴文令牌 值老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