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见识了!福建厦门,6岁男孩在沙滩上光脚玩耍后莫名高烧呕吐,母亲以为是中暑,结果

一叶知大事 2025-08-26 11:30:01

长见识了!福建厦门,6岁男孩在沙滩上光脚玩耍后莫名高烧呕吐,母亲以为是中暑,结果到医院一检查被告知要截肢,原来男孩在沙滩上踩到了死鱼,随后医生一番话更是让母亲彻底懵了。   每年夏天,厦门的沙滩上总挤满带孩子游玩的家长,海风裹着咸湿气息吹过,大人忙着拍照、孩子追着浪花,没人愿意打破这份惬意——可很少有人留意,那些被海浪冲上岸的死鱼、碎贝壳,藏着能瞬间打破平静的风险。   2025年8月10日,暑假快结束的时候,6岁的童童(化名)就在这片沙滩上,因为一次没被重视的“小意外”,经历了一场差点截肢的生死劫。   要弄清楚童童遭遇的凶险,得先说说一种叫创伤弧菌的细菌。   这种细菌就藏在海水里,海鱼、贝类的体表都可能附着,尤其到了夏天,水温一高它就更活跃。   更让人揪心的是,死鱼身上的这种细菌比活鱼多得多——鱼一死,细菌就会在腐烂的尸体里疯狂繁殖,像埋在沙滩里的“隐形陷阱”。   之前厦门第五医院的杨凯春医生就接诊过类似病例:有人处理海鲜时被虾枪戳了个针眼大的伤口,没当回事,结果三天后只能截掉半条腿。   可即便有这样的例子,还是有家长觉得“哪有那么巧”,把风险抛在脑后。   那天下午,童童跟着妈妈王女士(化名)来到厦门某沙滩。   孩子一看到沙子和海水就兴奋,脱了鞋光着脚在沙滩上撒欢跑,细沙沾在脚背上,他跑得越欢,王女士和丈夫就越容易放松警惕。   没一会儿,童童突然停住喊疼,夫妻俩跑过去才发现,孩子踩中了一条腐烂的死鱼,脚底被鱼刺扎了个小口子,流的血不多。童童哭了几声,很快又被海浪吸引,转身继续玩。   王女士蹲下来看了看伤口,觉得“就是个小划伤”,拿随身带的消毒湿巾擦了擦,没做其他处理,甚至没想着带孩子去附近的医务室看看。   结果孩子当天下午就说过不舒服,可问他哪里难受,他也说不清楚,王女士没往心里去,只当是孩子玩累了。   第二天早上6点多,王女士一进卧室就慌了。   童童从床上滚下来,抱着脚哭喊“疼死了”,根本站不起来,额头烫得吓人。   她赶紧找体温计,显示39.5度,喂了退烧药也没效果,没一会儿童童就晕了过去,醒了之后又不停呕吐,脸色白得像纸。   王女士这才意识到不对劲,和丈夫抱着孩子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跑,一路上手都在抖。   到了医院,主治医师陈永法医生检查后,脸色立刻沉了下来。   他告诉王女士,童童感染的是创伤弧菌,也就是常说的“食肉菌”,再晚来半天,孩子的脚就保不住了。   这种细菌的凶险之处在于,从感染到发作速度极快,黄金救治时间只有6小时,感染后48小时内的死亡率超过50%,很多患者为了保命只能截肢。   医生没敢耽误,马上安排手术,第一次手术就做了3个小时——童童的脚背已经红肿发黑,毒素顺着血液扩散,医生只能一点点切开皮肉,清理里面的坏死组织。   前后三次大手术做完,童童直接被送进了ICU,王女士在外面守了三天,看着医生每次出来时沾着血的手套,眼泪止不住地流,她反复想:那条看着平平无奇的死鱼,怎么会藏着这么狠的细菌?   直到8月24日,医院才传来好消息:童童脱离了生命危险,脚也保住了。   但这只是开始,后续还要做多次清创手术,植皮的时候还得从大腿上取皮肤——孩子要遭的罪还不少。   其实,童童的遭遇本可以避免:如果去沙滩时,给孩子穿双防滑鞋,就不会被鱼刺扎伤;   如果被扎伤后,不管伤口多小都第一时间去医院,而不是只擦个消毒湿巾;   如果知道夏天创伤弧菌活跃,皮肤有破损就别碰海水——这些都是能做到的防护,却因为家长的疏忽,变成了差点无法挽回的遗憾。   老渔民常说“大海养人,也吃人”,这话不是吓唬人,是提醒大家对自然里的危险多一分敬畏。   一条死鱼、一个小伤口,看似不起眼,却能酿成大错。   希望童童的经历能让更多家长记住:带孩子去海边,别让他们光脚跑,看到死鱼、碎贝壳就躲开,被扎伤了别侥幸。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光明网2025年08月25日关于《男孩沙滩光脚踩到死鱼,高烧呕吐!紧急入院》的报道

0 阅读:1009

猜你喜欢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