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 “追剧追星”:宫女们讲话本故事,韦后追《薛仁贵征西》,天天问 “薛丁山娶樊梨花了吗” 盛唐的宫廷日常,藏在话本故事的追更里。唐中宗年间,长安城皇宫上演 “追剧热潮”:宫女们围坐在一起讲《薛仁贵征西》的话本故事,韦后听得入迷,成了头号粉丝,每天追着问 “薛丁山到底娶没娶樊梨花”“樊梨花又打胜仗了吗”。唐中宗李显嫌她沉迷话本不理朝政,吐槽 “你都快成话本迷了”,韦后却怼回去:“你不也天天看斗鸡吗?谁也别嫌谁!” 这场后妃 “追剧追星” 的闹剧,成了唐代宫廷最鲜活的 “减压日常”。 这场由话本引发的 “宫廷追剧热”,源于宫女们的 “文化传播”。唐代话本故事盛行,《薛仁贵征西》《隋唐演义》等民间故事通过说书人传遍大街小巷,宫女们把这些故事带进皇宫,成了茶余饭后的消遣。负责给韦后梳头的宫女李氏最会讲故事,她把薛丁山与樊梨花的爱恨情仇讲得绘声绘色,连 “三请樊梨花”“梨花挂帅” 等名场面都带着动作演绎,很快吸引了一众后妃听众。 韦后的 “追剧沉迷度” 堪比现代粉丝。自从听了《薛仁贵征西》,韦后就彻底入了坑:吃饭时让宫女讲剧情,梳妆时追问后续发展,连做梦都念叨 “樊梨花别跟薛丁山置气了”。有次宫女讲到 “薛丁山怀疑樊梨花不忠”,韦后气得拍桌子:“这薛丁山真糊涂!樊梨花为他出生入死,他还怀疑人家!” 宫女故意卖关子:“娘娘想知道后来怎么样,明天再讲。” 韦后立刻赏她一对耳环:“现在就讲,讲完还有赏!” “剧情催更” 的名场面太真实。为了早点知道结局,韦后天天催宫女 “快讲后面的”。宫女们故意放慢节奏,每次只讲一小段,引得韦后抓心挠肝。她甚至派太监去宫外买完整的话本,可当时话本都是手抄本,流传不广,太监跑遍长安书坊也只买到残卷。韦后拿着残卷翻来覆去地看,还让识字的宫女给她念,连李显找她商量事都心不在焉:“等会儿再说,我先看看樊梨花打赢了没。” 李显的 “吃醋吐槽” 太好笑。看着韦后天天沉迷话本,李显忍不住吐槽:“你关心薛丁山娶没娶樊梨花,比关心朕还上心!” 韦后翻了个白眼:“这故事多精彩啊,比你天天看斗鸡有意思多了!” 原来李显痴迷斗鸡,经常在御花园办斗鸡比赛,输赢动辄赏千金。韦后趁机怼他:“你为了斗鸡能一天不上朝,我听听故事怎么了?”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拌嘴,宫女们在旁边偷偷偷笑。 后妃们的 “角色粉争吵” 像极了饭圈。除了韦后追薛丁山樊梨花,其他后妃也各有 “追星对象”:贤妃喜欢白袍小将薛仁贵,说他 “忠勇无双”;淑妃偏爱巾帼英雄樊梨花,赞她 “比男人还厉害”。她们常常为 “谁的偶像更厉害” 争论,韦后坚持 “樊梨花最厉害”,贤妃不服:“没有薛仁贵哪有薛丁山?” 最后还得李显出面劝架:“都是英雄,都厉害行了吧?” 话本故事的 “宫廷改编” 太会玩。韦后觉得光听不够,还让宫女们把故事编成小曲传唱,自己则扮演樊梨花,让太监扮演薛丁山,在后宫上演 “话本小剧场”。她穿着模仿樊梨花的铠甲装,拿着木剑比划:“本帅今日就要斩了这叛徒!” 李显看得直摇头:“皇后这是彻底入戏了。” 可转头就帮她改良道具,让工匠做了更精致的 “戏剧铠甲”。 “追剧后遗症” 影响宫廷时尚。韦后沉迷《薛仁贵征西》后,带动后宫掀起 “军旅风”:发髻梳成 “将军髻”,衣裙绣上刀剑纹样,连脂粉都偏爱 “英姿飒爽” 的淡色系。宫女们说:“娘娘现在说话都带‘本帅’‘出征’的词,好像自己真是樊梨花了。” 宫外的裁缝铺听说后,还推出 “樊梨花同款” 女装,引得长安贵妇争相购买。 话本传播的 “文化魔力” 超强大。这场宫廷追剧热让《薛仁贵征西》的故事在长安更火了,说书人特意在故事里加了 “皇后娘娘最爱看樊梨花挂帅” 的桥段,吸引更多听众。有文人感慨:“连皇后都追的话本,肯定好看!” 话本的销量翻了几番,甚至有书坊专门为宫廷印制 “精装版”,字大行疏,方便后妃阅读。
后妃“追剧追星”:宫女们讲话本故事,韦后追《薛仁贵征西》,天天问“薛丁山娶樊
正史记录
2025-08-26 08:59:04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