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美国要打委瑞内拉的话,就如打当年的伊拉克。委瑞内拉绝对是不堪一击。你别看委国总统号称有几百万民兵,犟嘴的话,都会说。一打一个不吱声。 伊拉克当年强吧,利比亚连五常全都敢得罪,还不是变成了一道菜。现在的情况是,美国为何选择要打委瑞内拉?要说仇恨的话,好多年前就说打了,要打早打了。 而现在说打,绝不是吓唬,是要真动手的。巴拿马湾的军舰一旦掉头,拉丁美洲的空气都会变得紧张。 最近,美国政界关于“考虑军事选项干预委内瑞拉”的消息再次升温,五角大楼的模糊表态、国会内部鹰派议员的频频发声,再次把这个南美国家推上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并非空穴来风。美委关系早已不是一般的敌对,而是带着历史仇怨、地缘焦虑和利益纠缠的复杂棋局。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真的准备动手了吗?如果是,那为什么偏偏是现在? 美国要打委内瑞拉,从军事角度看,并不复杂。委内瑞拉军队常年困于物资匮乏、训练不足,武器装备老旧,军购渠道被美国封死,甚至连飞行员都面临严重流失。 总统马杜罗鼓吹“全国有三百万人民兵”,但这些人连基本的战斗训练和武器配备都难以保证,不少人甚至被动员当“精神武装”。如果开战,真正能上战场的,恐怕还不如当年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 反观美军,哪怕只是南方司令部一个战区级指挥力量,就足以横扫委内瑞拉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过去三十年里对外军事干预的路径已经形成稳定模式。 先是舆论铺垫、再是联合制裁、接着“有限打击”、最终实现政权更迭。伊拉克2003年如此,利比亚2011年亦然。委内瑞拉若真成下一个目标,过程恐怕也差不了多少。 但问题的关键不是美国能不能打赢,而是美国为什么要现在打。委内瑞拉的确有“挨打”的资本。这个国家不仅是全球确认储量最大的石油国,其对美态度也几乎是拉美最强硬的存在。 从查韦斯到马杜罗,委内瑞拉始终坚持“反美外交”,不但与伊朗、俄罗斯保持密切军事合作,还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达成多项能源与基础设施协议。在美国眼中,这简直是“后院起火”。 而偏偏现在正值美国国内选战进入关键期,外交议题成为政客争夺选票的工具,打出“对外强硬”牌,是再熟悉不过的套路。更让华盛顿坐不住的,是中俄在委内瑞拉的存在越来越实质化。 俄罗斯不仅向马杜罗政府提供防空系统与军事顾问,还一度派遣图-160战略轰炸机在加勒比海上空巡航,公然挑战美国的地缘优势。 而中国则通过中石油与委国国油的合作,稳步掌控其石油出口渠道,并在数字基础设施、医疗等领域大举投资。对美国而言,这样的“渗透”已触及国家安全底线。 但即便如此,真要动手,美国也未必敢轻易下决心。一个现实是,军事干预的成本太高。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持续十多年、耗资数万亿美元,最终却换来一个又一个烂摊子。 如今的美国已不再是2003年的美国,财政压力、民众厌战情绪、国际声誉损耗,让“再打一场战争”变得不那么理所当然。 更何况,拉美国家历来反感外部干预。无论是墨西哥、阿根廷,还是智利、巴西,都在不同场合明确反对“军事方案”。拉美国家普遍认为,美国对委内瑞拉的敌视,是对地区主权的公然践踏。 而一旦动武,中俄的反应也不可忽视。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俄极可能予以阻挠;在舆论战场,两国也会借此批判美国的“新殖民主义”。在这种背景下,打委内瑞拉,代价远高于表面。 或许正因如此,美国才更倾向于使用“软刀子”。持续制裁、孤立外交、扶持反对派,甚至推动“人道主义干预”这类看似温和实则锋利的手段,才是当前的主流选项。 毕竟,一杆枪可以推翻一个政府,但推不出一个稳定国家。利比亚就是前车之鉴。打完之后谁来重建?谁来维持治安?难民潮往哪流?这些问题,每一个都不是轻松的答案。 说到底,委内瑞拉不是一个军事难题,而是一个政治陷阱。它表面上像是个软柿子,实际背后却牵连着中俄战略、能源通道、区域稳定乃至美国大选的多重维度。 美国若真铁了心动武,恐怕不是“打一打就完”的事,而是要准备好再背一次“帝国包袱”。所以,马杜罗嘴上的“人民战争”,表面荒唐,背后却有其现实算计。 他知道美国的军舰可能开过来,但也知道美国不一定敢真打。可一旦打,结局未必如华盛顿所愿。正如伊拉克不是一天就变烂的,委内瑞拉也不会是一顿火力就能解决的。 美国是否真要动手?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是复杂的代价与未知的后果。对中国而言,更应密切关注这一进程的走向,毕竟,委内瑞拉不仅仅是拉美的一颗棋子,更是大国博弈中的一个关键节点。
美军想推翻委内瑞拉政权?马杜罗直接拿出一部中国手机,刺激美国。伤害性不大,侮辱性
【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