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 63 岁了,他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了,当叶剑英知道后,有点生气地对熊向晖说,你怎么退下来了,怎么也不和我打声招呼? 1982年5月的北京城柳絮纷飞。 中央统战部办公室里,63岁的熊向晖正把钢笔、笔记本收进牛皮箱。 桌上的台历页停在5月12日,那是他交退休申请的日子。 箱子扣锁刚合上,秘书急匆匆推门说叶帅的车到楼下了。 退休的事只能暂放。 叶剑英元帅一见熊向晖就沉下脸。 退休这么大的事也不提前打招呼?说着把中信集团筹建文件拍在桌上。 叶帅点将要老熊当党组书记,帮红色资本家荣毅仁打开国际市场。 这安排不是临时起意,叶帅心里有本明白账,知道熊向晖是块真金。 提起熊向晖的经历,那得从十二载潜伏说起。 1936年他在清华读书时秘密入党,受周恩来指派打入胡宗南阵营。 最悬的是1943年夏天,胡宗南计划闪击延安的密令被他获悉,连夜用米汤在报纸空白处抄录情报。 隔了四年国民党军再攻陕北,又是他把作战图塞进书店信封转交延安。 毛主席拍着电报说此人能顶几个师。 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转战外交场,和叶帅结下生死交情。 被派往墨西哥当大使时,叶帅特赠五瓶茅台。 1976年秋夜,叶帅侄子来电告知复出消息,老熊立刻开瓶痛饮。 这份情谊比酒更浓。 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谈判桌上,美方代表想用百万美元优惠换卫星控制权。 熊向晖当场识破把戏,虽然挨了周总理批评,到底守住国家命脉。 后来基辛格写回忆录,承认在这个中国外交官身上栽了跟头。 到中信集团走马上任,他把特工本领全用在商战。 新中国首笔海外债券在他主持下发行,外国报纸称作改革开放破冰船。 如今中信最赚钱的海外投资部,当年就是他力排众议筹建。 办公室抽屉里总放着1943年救延安的情报复印件,从枪杆子到钱袋子的转变,他始终没忘本分。 2005年秋日老熊逝世时,家人打开衣柜看见两套衣服。 洗得发白的藏青中山装挂在左边,右边深灰西装口袋露出半截纸条。 上面1972年写的主权问题寸步不让八个字,墨迹还像新的一样。 今年四月梅州叶剑英纪念馆改陈重开,二十八万参观者挤在展柜前。 玻璃匣里钢笔与合影默默诉说往事。 中信集团已长成十万亿巨企,全息投影展示着1983年筹建方案。 年轻人手指划过熊向晖的批注,说这老爷子把特工思维用成了商战法宝。 熊家儿女延续着父亲的路。 长子熊钢在清华讲家史时亮出1949年旧金山至香港的船票,三女儿把父亲外交笔记捐给学校。 那些泛黄纸页躺在档案馆里,正培养着新一代外交官。 信息来源 《熊向晖的传奇人生》(人民网党史频道) 《武汉红色保密故事:熊向晖》(武汉市委宣传部) 《熊向晖:一个人顶几个师》(中国军网)
1982年,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熊向晖已经63岁了,他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了,
海诚看趣事
2025-08-25 14:21: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