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编的太荒唐,邓艾带三万人马从阴平小道直取成都,一路千辛万险到达成都只剩两

逗比青年说史 2025-08-24 15:11:10

三国演义编的太荒唐,邓艾带三万人马从阴平小道直取成都,一路千辛万险到达成都只剩两千人马,皇上刘禅不知所措,派诸葛父子迎敌而败忘,难道朝中没有其他部队守护吗? 先别骂刘禅傻,也别怪罗贯中编得离谱,真实的蜀汉末年,还真就到了“无兵可派”的尴尬地步——不是成都城里连守兵都没有,是能打的兵全被姜维拉去沓中了,剩下的要么是老弱残兵,要么是临时凑数的百姓,根本挡不住邓艾那支打疯了的孤军。 姜维当年为了防曹魏,把蜀汉主力十万多人全布在了汉中到沓中的防线,天天盯着钟会的动向。他觉得阴平小道那地方,山高谷深,连走都难走,更别说带兵了,所以只派了几百个兵守着江油关,意思意思而已。可他忘了,成都作为都城,总得留支像样的禁军吧?结果倒好,禁军里稍微能打的,全被他抽去前线当援军,城里只剩些负责看守宫门、巡逻街道的“仪仗兵”,连铠甲都凑不齐一套。 诸葛瞻那时候是卫将军,手里握着成都周边最后的兵力——大概一万多人,可这支部队里,一半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一半是退休老兵重新被拉来的,连武器都得临时从武库里翻,有的士兵手里还拿着生锈的长矛。黄崇(黄权的儿子)劝他“赶紧去守江油关,别让邓艾进来”,可诸葛瞻这辈子没打过仗,只跟着姜维学过点兵法理论,一慌神就没听劝,非要等邓艾到了绵竹再打。 等邓艾的人杀到绵竹,诸葛瞻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邓艾的士兵虽然只剩几千,可都是从阴平小道爬过来的死士,饿了吃树皮,渴了喝山泉,早就把生死抛在脑后,冲阵的时候跟不要命似的。蜀汉这边的新兵哪见过这阵仗?刚接战就慌了,有的甚至扔下武器就跑,诸葛瞻想拦都拦不住,最后自己也战死在乱军里,他儿子诸葛尚才十几岁,也跟着冲上去殉国了——这哪是“迎敌而败”,根本是拿鸡蛋碰石头。 再说成都城里的情况,诸葛瞻战死的消息传回来,刘禅吓得腿都软了。他赶紧让人清点兵力,发现城里还能凑出两三万人,可这些人里,有商户、有农民,还有宫里的太监,连宫女都被拉来守城了。有人劝他“陛下别慌,咱们闭城死守,等姜维回援就行”,可刘禅身边的黄皓早被吓破了胆,天天跟他说“邓艾太厉害,守不住的”,还找来个巫师跳大神,说“老天爷让咱们投降”。 更要命的是,蜀汉那时候已经没钱养兵了。连年跟曹魏打仗,粮食早就不够吃,武库里的箭支、铠甲,还是诸葛亮当年留下的存货,有的都发霉了。百姓也早就厌战了,听说邓艾来了,不是想着守城,是想着赶紧投降,省得再遭兵灾。谯周那些大臣更是天天劝刘禅“降了吧,还能保条命”,没人提“抵抗”两个字——不是他们不忠诚,是大家都知道,蜀汉已经撑不下去了。 姜维其实后来知道邓艾偷袭成都了,他急急忙忙带着主力往回赶,想跟刘禅里应外合。可钟会哪能放他走?带着大军死死缠着他,等姜维好不容易摆脱钟会,成都已经传来刘禅投降的消息。姜维气得呕血,可也没办法,最后只能跟着投降,还想策划钟会反魏,结果失败被杀——他这辈子都在保蜀汉,最后却落得个“国亡身死”的下场,想想都让人唏嘘。 民间总说刘禅“乐不思蜀”,觉得他傻,可真实的他,更像是个没主见的“守成之君”。诸葛亮、蒋琬、费祎在的时候,他不用操心;等这些人都没了,姜维一门心思北伐,把家底耗光了,他连怎么调兵都不知道。邓艾打来的时候,他不是不想守,是真没那个能力——能打的兵不在,能主事的人没有,连百姓都不想打了,他除了投降,还能怎么办? 《三国演义》把邓艾写得太神,把刘禅写得太蠢,可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蜀汉的灭亡,不是因为邓艾那两千人太能打,也不是因为刘禅完全没兵,是因为多年的战争耗空了国力,是因为姜维的战略失误,是因为内部的人心涣散。把所有锅都扣在刘禅头上,或者觉得“朝中没兵”太荒唐,其实都没看懂蜀汉末年的真正困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3
逗比青年说史

逗比青年说史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