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家公司裁员,一名女子生怕自己被裁掉,于是听从了公司的安排,以她的名义注册了一家公司,并且以这家公司的名义贷款31万。她很害怕,领导告知钱由他们来还,最后只还10万就不还了,剩下的21万都丢给了女子自己。她后悔极了,决定起诉公司。 “我这是把自己推进火坑了啊!”今年6月,重庆渝中区的法律援助中心里,38岁的刘女士翻着手机里的逾期提醒短信,崩溃的说道。 事情得从2024年9月说起。刘女士所在的公司连续半年没接到大项目,老板在例会上放话“要优化人员结构”。 她心里咯噔一下,老公在外地打工,孩子刚上小学,每月房贷3500元全靠她的工资撑着,“要是被裁,这个家就垮了”。 一周后,部门主管老李找到她,办公室的百叶窗拉得严严实实。“小刘,我知道你不容易,”老李递来一支笔,“公司现在缺笔流动资金,30来万。你帮个忙,用你的名字注册个小公司,以新公司名义贷笔款,钱到了直接转公司账户。” 他拍着胸脯保证,“贷款合同我们会加补充协议,写明公司是实际还款人,跟你没关系。就这一步,你保住工作,年底还能多拿年终奖。” 刘女士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手指捏着笔杆发白:“注册公司?贷款?我不懂这些啊……”老李打断她:“你啥都不用管,我带着你办。你想啊,裁员名单里本来有你,帮这个忙,我马上把你名字划掉。” 这话像块石头压在她心上,她看着老李手机里“待裁员名单”的截图,确实有自己的名字,咬咬牙就签了字。 接下来半个月,刘女士像提线木偶一样跟着老李跑流程。在政务大厅填了“重庆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注册信息,自己成了法定代表人;去银行签贷款合同时,她瞥见“个人无限连带责任”几个字,老李说“格式条款,不用看”,她就真的没细看。 31万到账那天,她按老李的要求,当天就转到了公司账户,连截图都发给他存档。 前五个月确实顺利,每月15号,公司财务都会往她卡上打9700多元,刚好够还当月贷款。 刘女士松了口气,觉得自己赌对了,裁员名单里果然没她,连同事都羡慕她“跟领导关系铁”。 变故出在今年3月15号那天,银行的逾期短信突然弹出来,说当月贷款没还。刘女士急得直冒汗,给老李打电话,对方说“财务出差了,下周补上”。可等了十天,钱还是没到账。 她跑到公司,发现老李已经离职,新主管两手一摊:“我不知道这事儿,合同是你签的,得你自己还。” 刘女士这才慌了神,翻遍抽屉找那份“补充协议”,却连影子都没见着,当初老李说“拿去盖章”,就再也没还给她。 她去银行打征信报告,“逾期3次”的红色字样刺得她眼睛疼,想给孩子转学申请贷款,直接被拒了。 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这笔31万的贷款,已经逾期3个月,加上罚息,还欠21万多。 4月,刘女士请了天假,揣着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和同事的证言,找到了法律援助律师。 律师一看合同就叹气:“你是法人,又是连带担保人,法律上这笔钱就得你还。” 她蹲在律所门口哭了一下午,给远在外地的老公打电话,声音哑得说不出话。 现在,刘女士一边打工,一边打零工,每月挤出来6000块还贷款,剩下的缺口只能跟亲戚借。 她已经起诉了公司,法院受理了案件,但律师说“补充协议缺失,打赢官司不容易”。 她把老李的聊天记录打印出来,贴在床头,每天睡前看一遍,眼泪就忍不住往下掉。 这事传到网上,评论区吵翻了: 有网友骂:“这公司太黑了!拿裁员逼员工背锅,良心喂狗了?” 也有人提醒:“打工人记住,法人、贷款、担保这三样,千万别随便帮公司弄,签字前必须逐字看合同!” 刘女士现在最后悔的,是当初没多问一句“为什么非要用我的名义”。她总说:“工作没了可以再找,信用毁了,这辈子都抬不起头。”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源:天天630新闻
女子烧开水泼丈夫的后续来了!该女子已经给弟弟花费100万,现在又逼丈夫拿钱给弟弟
【453评论】【10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