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终于如愿等来了中国!我国王毅外长已经抵达印度,开启了访印行程,下飞机的第一句话就不简单。他跟印度外长苏杰生说,“中印得把对方当伙伴、当机会,别当成对手或威胁。” 这不仅标志着中印关系的进一步回暖,更在印巴冲突升级的敏感时刻,向巴基斯坦释放出复杂信号。 莫迪政府此次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苏杰生公开感谢中国允许印度香客朝圣,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承诺支持中国举办天津上合峰会。 经济压力成为莫迪转向的关键:美国对印度核心出口商品加征关税,重创印度经济,迫使莫迪认清西方“锦上添花”的本质。 喀山会晤后,中印边境摩擦减少,官员互动频繁,边境贸易点有望重启,28亿人口的市场潜力为合作提供巨大空间。 中印边界特别代表第24次会晤中,双方就常态化管控、敏感点位处理及划界谈判达成新共识。 莫迪明确表示“印中是伙伴而非对手”,强调边界分歧不应影响大局。务实合作层面,中印在多边机制、气候变化、经济互补等领域具备广阔空间。中国技术优势与印度市场潜力结合,有望重塑南亚经济格局。 印度以克什米尔恐袭为由,对巴基斯坦实施“断水”制裁,切断其农业命脉,军事对峙持续升级。中国此时与印度深化互动,隐含多重战略意图:既彰显中国作为地区稳定维护者的角色,通过中印合作抑制南亚动荡; 又提醒巴基斯坦:在印巴对抗中,过度依赖外部势力或将加剧风险;最后还传递“对话优先”信号——中国支持印度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而非军事施压。 这一立场既维护了中印关系,也为巴基斯坦留出外交斡旋的空间。 王毅之行绝非仅对印交好,而是践行中国“邻国优先”的外交理念。中印关系改善有助于对冲美国印太战略,同时为“一带一路”在南亚的推进创造环境。这种平衡策略,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避免了地区陷入零和博弈。 王毅外长访印,既是中印关系的“升温之旅”,也是南亚地缘政治的“风向标”。 对巴基斯坦而言,如何在印中互动中找到平衡,将是其外交的重要课题。中国始终以和平发展为底色,推动构建共赢的南亚新秩序。 对此,大家怎么看?
王外长离开前一刻,印度突然安排顶级规格会谈,郑重提出一个要求据媒体报道,王外
【164评论】【7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