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的孙子李禹取笑宦官,宦官到汉武帝那告状,皇帝决定把他扔进虎池子里吓一吓他,绳子放到一半就让人拉上来,没想到李禹掏出一把刀把绳子割断了。 那天虎池边的风都带着股腥气。绳子猛地往下一坠时,旁边伺候的太监吓得“妈呀”一声蹲在地上,侍卫们手里的刀都攥出了汗。池子里那只斑斓大虎本来正打盹,被这动静惊得腾地站起来,铜铃似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半空中晃悠的人影,喉咙里发出“呜呜”的低吼,爪子在地上刨得碎石乱飞。 谁也没料到李禹会来这么一手。这小子打小在军营里长大,跟着爷爷李广学射箭时,七八岁就敢徒手抓野兔子。刚才被捆着往虎池边走,他脸上一点惧色都没有,倒是冲那告状的宦官冷笑了一声:“就这点能耐?”绳子放到一半,汉武帝在廊下正端着茶杯,想看看这愣头青会不会求饶,结果就见寒光一闪——李禹不知啥时候藏了把短刀在靴子里,“咔”一下就把麻绳割断了。 下落的瞬间,李禹反而把身子挺直了。他爹李敢当年跟着霍去病打仗,浑身是伤都没哼过一声,这股子硬气早就刻在骨头里。眼看离虎爪就差三尺远,几个反应快的侍卫跟疯了似的扑过去,有的拽住他的衣襟,有的举着长戟去戳老虎。大虎被长戟扎得恼了,猛地一扑,前爪差点就搭上李禹的靴子,腥气喷了他一脸。 等侍卫们七手八脚把人拉上来,李禹浑身是土,胳膊被虎爪扫到的地方划了道血口子,却梗着脖子瞪向廊下的汉武帝,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楚:“陛下要是想杀我,给把剑痛快点。扔虎池里折腾,不是天子待功臣之后的规矩。” 这话一出口,满池子的人都屏住了气。谁不知道李广一家的故事?老爷子打了一辈子仗,匈奴人见了都怕,却到老都没封侯,最后在大漠里自刎谢罪。李敢后来被霍去病误伤致死,汉武帝念着李家功勋,没深究,可这份亏欠,朝堂上谁心里都有数。 汉武帝把茶杯往案上一放,忽然笑了。他站起身走到池边,看着浑身是伤却腰杆笔直的李禹,忽然骂了句:“你这小子,跟你爷爷一个倔脾气!”转头瞪向那告状的宦官,“这点小事也值得搬弄是非?拖下去掌嘴二十。”又指着李禹,“伤着了?去太医院拿最好的金疮药,回头到我书房来,把《孙子兵法》抄十遍——治治你这冲动的毛病。” 李禹愣了愣,没想到会是这结果。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刚想再说啥,被旁边的老侍卫悄悄拽了拽衣角,这才低下头瓮声瓮气地应了声“诺”。 后来有人说,那天汉武帝夜里翻李广的旧案卷,翻到后半夜。案头那盏油灯明明灭灭,映着他叹气的影子。或许在那一刻,他想起的不只是李禹割断绳子的决绝,还有李广当年在边关,顶着风雪巡逻的背影;想起李敢带伤冲锋,把匈奴骑兵杀得四散奔逃的悍勇。 李家的硬气,从来不是蛮干。是知道啥该守,啥不能让。就像李禹割绳子那一刻,他怕的不是老虎,是丢了爷爷和父亲用命护着的那点尊严。 这世上的人,有的活成了绕指柔,有的偏要活成百炼钢。李家几代人,就像大漠里的胡杨,宁折不弯。这种硬气,或许会得罪人,或许会吃亏,却总能在岁月里站成一道脊梁。 本文来源:史料记载整理
公元1743年,康熙皇帝的幼子胤祕与其他皇族和乾隆皇帝一起聚餐,乾隆皇帝还没吃完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