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社系统反腐风暴:退休9年的副巡视员为何落马?】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沂蒙山上匹狼 2025-08-16 15:34:16

【天津人社系统反腐风暴:退休9年的副巡视员为何落马?】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副巡视员刘维新的名字出现在纪委监委通报中时,距离他退休已近9年。这位69岁的前副厅级干部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于2025年7月8日正式接受天津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消息一出,舆论哗然——退休近十年仍被追责,释放出反腐败“无禁区、零容忍、无时限”的强烈信号。

一、刘维新案件深度剖析

1. 权力轨迹与职责范围

刘维新的职业生涯始终扎根天津人社系统:

起步基层:1981年从区人事局科员起步,历经副科长、科长,1995年升任市人事局处长

实权岗位:2000年代担任市劳动保障局综合计划信息处处长、市人社局养老保险处处长,直接掌控社保资金审批与政策制定

副巡视员阶段(2005-2016):虽属非领导职务,但协助局领导分管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核心领域,深度参与决策

2. 落马背景与关键疑点

退休后倒查:2016年11月退休,2025年7月被查,印证“退休≠安全”的监督逻辑

同期反腐态势:与其同月被查的包括湖北省政协原副主席周先旺、天津市医保局原副局长李健,显示全国性反腐协同推进

潜在问题领域:官方尚未公布具体案情,但据其职务经历,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就业补贴审批、工伤认定等高风险环节可能涉及权力滥用

二、天津人社系统腐败群像

近年该系统落马官员层级覆盖从科级至正厅,形成系统性治理态势:

1. 高层腐败:权力资本化

于茂东(正厅级):曾任市人社局副局长,受贿1811.9万元,通过操纵土地使用权审批、工程承揽牟利

典型“饭局腐败”:组建政商圈子,以聚餐为媒介进行利益输送

2020年以受贿罪被判刑11年

2. 中层失守:审批权寻租

何建华(二级巡视员):

宝坻区人社局原“一把手”,2022年6月被查,与当地国企高管(倪永生)同期落马,暴露跨系统利益链

刘维新(副厅):

退休近九年仍被追责,凸显养老保险等长期资金监管漏洞

3. 基层蚁贪:民生领域吸血

于佩国(科长):

河北区人社局官员,违规办理病退手续收受1万元好处费,被留党察看、撤职

张继英(分中心主任):

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津南分中心原主任,2023年4月被查,涉社保基金违规操作

三、腐败特征解码:共性与差异

1. 共性根源权力集中且封闭:

社保审批、资金发放、工伤认定等业务涉及重大民生利益,但流程透明度低,自由裁量权大

圈子文化渗透:于茂东与统计局局长武军定结成“饭局同盟”,人社系统与城建、国企领域形成跨圈勾结

退休不是护身符:刘维新案证明“终身追责”机制落地,打破“退休即安全”幻想

2. 行为模式差异

案件类型 典型手段 涉案金额/影响

高层权钱 土地承包 于茂东案

交易 土地审批 1811万元

中层审批 社保资格违规 何建华案关联

腐败 认证、资金挪用 国企资金流失

基层微 病退办理、补贴 于佩国案

腐败 发放索贿 1万元

四、治理路径:天津反腐组合拳

1. 制度刚性约束

资金监管技术化:社保基金全程电子追踪,2024年查处15家医院骗保1.5亿元

审批权分置改革:重要事项实行“初审-复核-终审”三分离,切断个人操控链条

2. 文化生态净化

破除码头文化:专项治理“圈子饭局”,点名通报于茂东等典型,严控“带病提拔”

廉洁阵地建设:打造“了凡公园”廉政教育基地,推动公职人员家风教育

3. 监督网络全覆盖

退休干部倒查:对离职10年内人员开展资金流向审计,刘维新案即此机制产物

群众“阳光监督”:推广“阳光村居”平台,民生事项扫码可查,2025年处理群众投诉47件次

五、反思:从反腐风暴到系统重塑

人社系统腐败直接侵蚀民生底线——当养老钱、救命钱成为贪腐目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基石便被动摇。刘维新、于茂东等案揭示的不仅是个人堕落,更是制度监管的深层漏洞:

权力闭环亟待打破:需推动社保基金第三方托管、人事任免公示清单制度

技术赋能监督短板:区块链技术应真正用于资金流向追溯,而非如孙建华案中沦为“造假工具”

基层治理能力升级:推广宝坻区“点题整治”模式,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定向突破

海河浊流,终有澄清时。天津人社系统的反腐风暴,撕开了权力寻租的隐秘角落,也昭示着制度重构的必然——当每一笔社保资金都可追溯,每一次审批都暴露在阳光下,“为民服务”四字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来源 : 政见阑 原创 : 孟婆汤326)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沂蒙山上匹狼

沂蒙山上匹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