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太和县文庙 看这屋顶!这可是安徽皖北地区唯一一座从元朝、明朝就留下来的老建筑,700多岁了!1304年,元代一位叫李英的地方官,在安徽阜阳市太和县这条老街上建起了这座文庙。后来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虽然之前毁于战火,但它又重建起来,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你看它的大屋顶、屋檐下那些精巧的木头结构,还有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琉璃瓦和屋角的小神兽,融合了北方的大气和南方的秀气,特别珍贵。 走进文庙,最显眼的是这个半圆形的‘泮池’。在古代,这可是个有讲究的地方!新学生入学,得先在这里举行仪式:拜笔、走过池水、跨过小桥,才算正式拜在孔子门下。要是考上了秀才,得绕着池子走三圈感谢老师;要是中了举人,更要走特别的‘灯笼桥’,象征着‘鲤鱼跳龙门’!这一池清水,装满了几百年来读书人的梦想啊。 眼前这座主殿叫‘大成殿’,里面供奉着汉白玉雕刻的孔子像。看看这些老牌匾和对联,字迹依然清晰。殿前台阶中间这块精美的双龙戏珠石雕,特别有气势。以前文庙两边还有文昌阁、练射箭的亭子、供奉先贤的祠堂等等,可惜历经战乱和岁月,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差点就只剩废墟了。 好在人们没有忘记它!1990年进行了一次‘大手术’(落架大修),把它从危险中救了回来。到了2009年,又投入560万进行二期工程,把尊经阁、碑廊这些地方都重新建好了。你看东西两边走廊里的石碑,刻着太和当地的书法;墙上的壁画,画着孔子讲学的故事。文庙还和旁边的太和公园连成了一片,成了大家休闲学习的好地方。2016年又修了一次,让这座老建筑既保留了古韵,又能安全地迎接我们。 最有意思的是,文庙旁边就是太和中学和太和一中!几百年的文脉直接连到了今天的校园里。特别是每年高考前,很多学生都会来这里走走泮池上的小桥,看看孔子像,讨个好彩头,也把老文庙‘尊师重教’的精神传承下去。从元代建庙兴学,到今天太和成为有名的‘书画之乡’,这座皖北唯一的元明文庙,就像一座活着的文化桥梁。 当夕阳给古老的屋顶镀上金光,我们仿佛能听见,七百年前那第一声钟响,穿越了战火与时光,依然在太和这片土地上,静静地回响...
安徽行政区划非常的有意思,不止地级市多,有些主城区还挺偏。再早是没有安徽这个的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