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 国台办正式官宣了! 发言人朱凤莲说,“当前,福建沿海部门与台湾金门通电、通气、通桥的前期技术准备也已基本完成,我们和金门乡亲一样,热切的盼望,愿景能够早日变成现实!”短短几句话,透露几个意思? 是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如果说供水是“单线”,那么通电、通气、通桥就是“网状”融合的升级版。 国台办此次官宣的“三通”技术准备,涵盖了能源、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通电工程将实现两岸电网互联,让金门用上更稳定、更便宜的“大陆电”。 通气工程将铺设海底管道,让金门告别“液化气罐车运输”的旧模式;通桥工程则计划建设跨海通道,让厦门与金门的车程缩短至半小时。 这些工程的技术难度堪称“地狱级”。以通桥为例,需穿越台风频发、地质复杂的台湾海峡,但中国工程师早已攻克了沉管隧道、抗风抗震等核心技术。 更关键的是,所有技术标准均与大陆接轨,这意味着未来金门将深度融入大陆的能源、交通网络,从“边缘小岛”变身“融合枢纽”。 面对这场民生盛宴,民进党当局却摆出了“冷脸”。他们一边抹黑“三通”是“政治统战”,一边加紧对两岸交流的封锁。 但数据不会说谎:近期岛内民调显示,赖清德施政满意度跌至谷底,不满意度超半数。 事实上,“三通”工程早已超越政治范畴,成为两岸民生的“刚需”。 金门酒店业者算过账:通桥后,厦门游客周末游金门将成常态,年接待量或增50万人次;金门青年也盼着:“以后在厦门上班,晚上回金门睡觉,多方便!”民心所向,才是最大的“东风”。 国台办此次官宣,看似是技术就绪的“万事俱备”,实则是两岸民心所向的“大势所趋”。 从供水到“三通”,从民生融合到心灵契合,大陆始终用行动证明:融合发展不是“统战工具”,而是让台湾同胞共享红利的“诚意之作”。 反观民进党当局,一边挥霍军费买美国武器,一边切断两岸交流渠道,最终只会让台湾陷入“缺水、缺电、缺未来”的困境。 历史早已证明:挡路者或许能暂时制造障碍,但挡不住时代洪流的奔涌。 金门与厦门的“门对门”,不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两岸同胞心灵的相通。 当第一辆汽车驶过跨海大桥,当第一度“大陆电”点亮金门灯火,当第一股天然气注入金门厨房,那些政客的嘴炮,终将淹没在两岸同胞的笑声中。 毕竟谁不想过上“桥通了、电稳了、水甜了”的好日子呢?
台湾小姐姐八月底冲9·3阅兵!民进党急了?热点事件:8月12日,台湾中天主
【12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