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方不要真动手?菲律宾少将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现场记者全都懵了。 8月13日,菲律宾海军发言人特立尼达少将在一场记者会上公开表示,菲武装部队遵循严格的交战规则,绝不轻易使用武力,除非是为了自卫。 这番话听上去十分克制,但立刻就在现场引发了一片怀疑的目光。外界普遍认为,这不过是马尼拉当局“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又一出双簧戏。 细品特立尼达口中的这套“交战规则”,核心有三点:补给任务非自卫不使用武力,海空巡逻非危及生命不使用武力,以及基层指挥官除非遭遇生命危险,否则不得擅自开第一枪。 分析人士指出,这套说辞的真正目的,是想给“东大”设下一个束缚手脚的话术陷阱。真实策略,是想利用自身地理位置,通过高频率、常态化的袭扰行动,强行制造“海上存在”的既成事实。 更深层的意图,则是把这些挑衅当作制造事端、炒作话题的素材,再把事情闹大,拉拢域外势力介入,配合某些国家进行战略牵制。 就在这套精心设计的策略背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澄清风波”,却暴露了马尼拉在真正压力面前的脆弱。此前,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曾就台海局势放话,声称“菲律宾无法置身事外”。 话音刚落,就引来了“东大”外交与国防部门在一天之内两次严厉警告,要求菲方切勿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玩火”。这下马尼拉才感到了真正的压力,小马科斯不得不紧急召开记者会,向全球媒体解释那番言论纯属“误解”。 他辩称,自己只是在强调菲律宾与台岛地理位置之近,一旦有事,菲方客观上难以幸免,并坚决否认有任何“玩火”的意图。这种急转弯式的“澄清”,让东盟其他国家也看傻了眼,纷纷猜测马尼拉的政策风向是否正在改变。 更有意思的是,小马科斯还在另一场合透露,菲律宾将于2026年接任东盟轮值主席国,届时将“全力推动”达成一部有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这无疑是一个更具标志性的政策转向。要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菲律宾恰恰被看作是阻挠准则达成的关键少数。 这种战略摇摆的深层原因,是马尼拉对国际局势和自身处境双重权衡的结果。一方面,域外大国的支持似乎不那么牢靠了。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就曾对南海问题兴趣缺缺,更关心贸易逆差,这让菲律宾时刻面临着失去外部安全倚仗的风险。 小马科斯当局虽然试图拉拢印度等新的域外力量,但这些国家根本不具备挑战“东大”在南海压倒性优势的实力。面对“东大”在关键问题上的坚定立场和强大压力,马尼拉必须重新计算挑衅的成本与风险。 于是,菲律宾的策略呈现出一种奇特的“两面性”:一面是进攻,另一面是退让。进攻,是为了迎合外部盟友,宣示自身主张,获取地缘政治利益;而退让,则是为了规避无法承受的后果,避免局势彻底失控,为本国发展保留一丝空间。 说到底,菲律宾的“进攻”与“退让”并非精神分裂,而是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一种机会主义策略。这种在挑衅与和解之间反复横跳的做法充满了巨大风险,不仅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地区力量格局,更会严重损害自身的国际信誉和地区稳定。 行动上的“第一枪”早已打响,口头上的承诺再漂亮,也无法改变其作为挑衅方的事实。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从菲律宾记者公开的,8月13日,中美在南海黄岩岛的对峙画面来看。美军这次是大动作
【17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