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年,一天,武则天还没起床,张柬之突然带兵入宫,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

雾烬 2025-08-12 13:09:37

705年,一天,武则天还没起床,张柬之突然带兵入宫,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则天禅位。太子李显送武则天离宫时,众人弹冠相庆,姚崇却嚎啕大哭起来。 “元之,此刻正是李唐重光之时,何以独你在此垂泪?”张柬之注意到角落里的异常,他快步走向跪伏在地的姚崇,不解地问道。 姚崇缓缓抬头,泪痕未干:“柬之兄,天后待我恩重如山,今日见她如此,岂能不悲?”张柬之冷哼一声:“二张祸国,天后昏聩,大唐险些倾覆。如今拨乱反正,你反倒哭起来了?”姚崇没有辩解,只是重重地磕了三个头,继续他的痛哭。在场众人面面相觑,有人鄙夷,有人沉思。 在武则天垂暮之年,一场日后被称作神龙政变的宫廷风云悄然酝酿。彼时,八旬有二的女帝卧病长生殿。虽龙体日渐衰微,却仍令张氏兄弟日夜侍奉榻前,恩宠之盛,令满朝侧目。 张氏兄弟仗着女皇的恩宠,在朝堂上为所欲为、一手遮天,把原本有序的朝政搞得混乱不堪。他们行事狂妄至极,嚣张气焰简直要冲破天际。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野心,竟恶意捏造罪名,将毒手伸向了太子李显的子女。李重润、永泰公主等无辜之人,就这样平白无故地遭受诬陷,有冤无处申,最终含恨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落得个令人痛心疾首的下场。 五位重臣在张柬之的统领下,联合禁军发动兵谏,诛除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迫使女皇武曌交出权柄,迎立中宗李显重登帝位。政变当天凌晨,张柬之率五百禁军突入玄武门,在迎仙宫廊下斩杀张易之、张昌宗。 当一群士兵如猛虎般闯入武则天的寝宫时,女皇才从梦乡中悠悠转醒。她猛地坐起,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警觉,怒声喝道:“是哪个胆大包天之人在此犯上作乱?” 张柬之回答:“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武则天看向躲在人群后的李显:“小子,是你干的?”李显战战兢兢不敢应答。最终,武则天被迫下诏传位。 政变成功后,群臣欢欣鼓舞。唯有姚崇的痛哭显得格格不入。当时无人想到,这个看似不合时宜的举动,实则是姚崇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时光流转至一年之后,武三思暗中与韦皇后相互勾结,开始了一场疯狂的反攻倒算。 曾经在政变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张柬之等五王,命运急转直下,相继遭遇被贬黜、惨遭杀害的厄运。在如此凶险的政治漩涡里,众人皆自身难保,唯有姚崇,始终铭记着往昔旧主的恩情,他的这份赤诚忠心化作一层无形的保护罩。 姚崇的政治敏锐不仅体现在这次哭泣上。这位三朝元老历经睿宗、玄宗两代帝王,先后三次执掌宰相大印,为开元盛世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生命最后时刻,姚崇特意将子嗣唤至榻前叮嘱:“张说虽与为父素有嫌隙,然我身后他定会前来致哀。届时可将我珍藏的宝物尽数陈列,若他问起,便说是特意为他准备的。” 张说果然落入姚崇生前设下的圈套,挥毫泼墨为故人撰写了一篇极尽褒扬的墓志铭,字里行间皆是溢美之词。这篇传世碑文不仅成就了张说文坛佳话,更让姚氏一族在朝堂风云变幻中得以全身而退。 今天回望这段历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宫廷权谋的残酷,更是人性在权力漩涡中的闪光。姚崇用他的眼泪告诉我们,在得意时需保持清醒,在失意时更要懂得坚守。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一时的胜负,而在于长远的格局。这或许就是这段千年往事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信息来源: 《旧唐书》、《神龙政变中姚崇的活动和策略》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665

猜你喜欢

雾烬

雾烬

雾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