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tischtennis.de】世界排名中的奖励积分值得深思,能否像以前一样根据战胜对手的排名而给予额外的积分奖励?
邱党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在横滨WTT冠军赛中,他击败了世界排名第一的林诗栋。然而,由于这场胜利是在十六强赛中取得的,且他在之后便出局,因此他获得的世界排名积分远低于若在决赛中击败对手所能获得的积分。编辑亚妮娜·舍比茨在她的博客中支持这样一种积分制度的想法:不仅要考虑所达到的轮次,还要考虑被击败对手的实力。
您还记得2018年初世界排名改革之前的那些日子吗?如果有人战胜了中国顶尖选手,那么在下次排名计算时,就有望迎来一场“积分盛宴”。因为当时有一种所谓的“评级积分”,这意味着击败排名更靠前的对手会获得奖励。此外,在比赛中取得好名次还能获得奖励积分。但2018年之后,情况就变了:到如今,选手只能根据在比赛中所达到的轮次获得一定数量的世界排名积分,且这些积分会保留整整一年。在计算时,只考虑选手过去12个月中八场最好的比赛成绩。通过这项改革,世界乒联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成效,比如世界顶尖选手更频繁地参加比赛,排名的变动更大,而且即便是外行也能理解比赛后排名会如何变化。
不应只由轮次决定一切
当邱党在周五至周六的夜间于横滨WTT冠军赛中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林诗栋时,我不禁想起了旧的积分计算体系。在过去,单是这场胜利就会为世界排名带来很多积分,而如今,重要的不再是在比赛进程中击败了谁,而是走了多远。因此,邱党在十六强赛中战胜林诗栋最终只获得了175分,因为他在八强赛中就出局了。如果他在决赛中击败这位头号种子,这场胜利将价值1000分。在我看来,要让世界排名能够尽可能好地体现并比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因为那些一路战胜三位前十选手晋级决赛的人,比那些在晋级决赛的路上击败排名第194、72和46位选手的人付出了更多。更不用说那些资格赛选手了,他们不幸在首轮就不得不对阵头号种子,却在自己的高光时刻赢得了比赛,却没有得到多少奖励。
像过去一样的奖励制度——只是反过来
自2018年世界排名改革以来,排名制度已经做了一些调整。在我看来,未来值得考虑再加入一个因素,即也要考虑被击败对手的实力。德国乒协体育总监理查德·普劳斯参与了国际乒联世界排名工作组,他在2024年初的一次采访中提出了一个示例性想法:“如果有人进入了冠军赛的半决赛,除了能获得350分的基础分之外,如果他击败了两位前十选手,还能再获得100分。” 这样一来,就会像过去一样有奖励积分,但如今的奖励积分不是根据所取得的名次,而是根据被击败对手的实力来发放。
当然,要改进世界排名,肯定还有更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普劳斯当时明确表示,他个人认为这个想法很有趣,尽管这只是工作组诸多想法中的一个,我们不应忽视它。这样一来,排名可能会更具说服力,抽签时的运气因素也不会显得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