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美国印钞票买东西,但美国拿着钱买不到中国货,中国造的东西又换不成美元。 到了2025年,这种僵局已经摆在桌面上,今年上半年,台海和南海一带的局势持续紧绷。中国在这里连续举行了三场规模很大的军演,把最新的装备都派了出来,这些行动向外界展示了中国在周边地区的防守和震慑能力。 美国的回应同样直接,第七舰队频繁穿过台湾海峡,还在第一季度向台湾卖了大约41亿美元的武器,包括升级版的F-16V和爱国者防空系统。 虽然两边都在不断展示实力,但都清楚,一旦动手,经济牵连太大,代价都难以估量。 军事上的对峙只是表面,更关键的是稀土。稀土对于高端武器生产不可或缺,而全球大部分稀土供应都来自中国。 2025年6月,虽然中美签了200亿美元的稀土协议,但中国仍保留了出口限制。这让美国的F-35战机生产受到影响,交付速度明显下降。 美国军工企业再着急,也没什么办法,因为没有原料,他们的生产线就是干等。供应链上的这种卡脖子,比军舰对峙更能让对手感到棘手。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贸易领域挥舞关税大棒。它在2025年8月7号正式提高了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到17%,创近百年来的新高。 但结果并不如预想那样打击到中国工厂,反而先冲击了美国自己。关税成本通过供应链层层传递到市场,美国消费者直面物价上涨——衣服贵了三成多,鞋子贵了四成,超市里连纸巾和巧克力都涨价。 大公司受的打击更直接,像福特、通用这样依赖中国零部件的汽车制造商,在第二季度亏了几十亿美元。 中国没有在关税问题上做被动挨打,而是迅速转移出口方向。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25年第二季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7%,而对美国的出口占比降到了13.8%,是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除了换市场,中国还在结算方式上下功夫,在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易中绕开美元,直接用人民币结算,并和更多贸易伙伴签署区域合作协议。这种调整让美国的金融封锁效果大打折扣。 美元虽然过去几十年一直是全球贸易的核心,但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尝试减少对它的依赖。东盟国家推动本币结算,金砖国家研究建立新的金融体系,就连美国的老盟友日本,也在悄悄减少美债持有量。这些信号表明,美元的统治力正在慢慢削弱。 最终,这场硬碰硬的较量,比的不是哪一方武器更先进,也不是谁能喊得更凶,而是比谁的经济体系、供应链和科技能力更能经得起长期的压力,而很明显,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我们拖得起。
中美这场较量,全世界都在看热闹,赌谁先扛不住,现在的情况很简单:中国工厂能造东西
火速聊世界
2025-08-11 20:18:26
0
阅读: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