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一身高不到一米四的女兵背着一个成年男子,翻了整整两座山,23年后,两人

岁月解读师 2025-08-11 10:37:55

长征路上,一身高不到一米四的女兵背着一个成年男子,翻了整整两座山,23年后,两人在一次聚会上相遇,已是省委书记的男人一把握住女兵的手:“我还没向你说谢谢呢!” 在这条几乎绝望的道路上,危秀英只是一名普通的女兵,身材矮小,体力也不算特别强壮,她被安排在后勤连队,负责照顾伤员和转运物资,工作重而繁杂。 那天,队伍刚刚遭遇了敌机轰炸,队伍四散而逃,混乱不堪,危秀英正蹲在溪边为一名伤员包扎伤口,忽然,她听到了微弱的声音。 顺着声音走过去,她看到一名高大的男人倒在泥水中,身上满是血迹和泥浆,浑身烧得通红,几乎失去意识。 危秀英赶紧上前查看,发现那个人是廖志高——红三军团的青年部长,那一刻,危秀英没有任何犹豫,她赶紧摸了摸他的脉搏,虽然微弱,但依然能感觉到一丝生命的迹象。 廖志高的高烧让他浑身颤抖,嘴唇发紫,意识模糊,危秀英知道,若不采取紧急措施,他很可能就此丧命。 可情况也极其危险,敌人的炮火和敌机的威胁不断逼近,自己所能做的似乎微不足道,她低头看着面前的这个男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他就这么死去。 她将廖志高背在了身后,他的体重超过她的极限,可她依然毫不犹豫地把他背了起来,确保他紧紧地靠在自己背上。 她用粗麻绳将两人捆绑,牢牢固定住,尽管她的身躯矮小,力量薄弱,但在这一刻,她感觉到自己像是获得了某种力量。 可廖志高的情况依然危急,高烧不退,自己也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使用,危秀英意识到现有的物资已经几乎为零,药物也紧缺,眼下最紧迫的任务是想办法让廖志高活下去。 她回忆起家乡老百姓的土办法,急中生智,立刻取下了自己衣服里子的一块布,迅速用溪水洗净后将它调成泥糊,敷在廖志高的额头和腋窝上。 她希望用冷敷的方法来降温,同时,她不时为他喂些姜汤,虽然自己也饿得头昏眼花,但她却将自己仅有的食物全部留给了廖志高。 即使如此,廖志高依然没有完全恢复,体力的消耗和不间断的行走让危秀英的双腿已经疲惫不堪。 她的脚趾被路上的石块划破,鲜血混着泥水淌下来,疼痛得几乎麻木,可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背负着这个濒临死亡的男人继续走着。 贵州的山路险峻而崎岖,一步一滑,每走一步都意味着更接近死亡,她几乎可以感觉到悬崖就在眼前,那种死亡的恐惧时刻笼罩着她。 但她没有选择放弃,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让他死去,这一路充满了无数的危险,她三次差点滑入悬崖险些丧命,但每一次,她都死死抓住了那一线生机,拼命地将自己和廖志高拉回安全地带。 在穿越一段特别陡峭的山路时,她的脚底一滑,两人一起滚下了十几米的山坡,幸好,一棵歪脖子树挡住了她们的去路。 廖志高的高烧依旧不退,危秀英的体力也逐渐透支,但她依然没有停下来,继续背着他艰难前行,就这样,危秀英背着廖志高走过了整整两座山,经过了三天三夜的生死较量。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每一步都似乎在和死亡进行对抗,但她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超乎常人的坚韧硬是把廖志高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经过这场生死考验后,廖志高终于得以恢复,尽管他无法完全记得那些发生的细节,但他始终记得那股温暖的力量。 几十年后,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上,廖志高激动地握住了危秀英的手,那时他已经是一个地方的领导。 回想起当年,廖志高泪水涟涟,他终于找到了那个在生死关头救了自己的人,那个普通却不平凡的女人。 几年后,危秀英选择了退隐,过上了简单的生活,她未曾因为自己的经历而骄傲,也从未向组织要求过什么。 她的生活一直过得非常节俭,直到去世前,她还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积蓄,捐给了家乡的希望工程。 她说:“省下石料给村里修条路吧,不需要给我立碑。”她始终关心着百姓的生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更多的人。 危秀英一生无怨无悔,她做了她认为该做的事,而这份坚守和奉献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那段岁月里最动人的一部分。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主要信源:上海开放大学——主席带我走长征)

0 阅读:1
岁月解读师

岁月解读师

解读岁月,重现历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