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了。
当地时间8月7号,就当印度媒体宣布莫迪在月底访问中国之际,特朗普也宣布正式对印度额外征收25%的关税。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印度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关税达到了惊人的50%。
特朗普政府这次的操作,把“美式双标”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指责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是给“战争机器输血”,另一方面却默许欧洲国家甚至自己偷偷从印度购买俄油。更讽刺的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还曾主动鼓励印度多买俄罗斯石油,声称这有助于稳定全球能源市场。现在印度真这么做了,美国却翻脸不认人,这不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吗?
更搞笑的是,美国自己也没闲着。据印度外交部披露,美国从印度进口的俄罗斯石油占其总进口量的15%,这些石油最终被加工成汽油、柴油等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美国市场。这简直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现代版。印度官员气得直骂:“那些批评我们的国家,自己也在和俄罗斯做生意!”
特朗普这次突然出手,背后藏着三重政治算计。首先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2025年美国通胀率仍居高不下,南部边境危机愈演愈烈,特朗普急需找个“外部敌人”来转移选民注意力。印度不幸成了最佳靶子——既能塑造“强硬对抗俄罗斯”的形象,又能通过加税捞取政治资本。
其次是为了敲打印度,阻止其靠近中国。莫迪宣布访华的消息刚一传出,美国就急得跳脚。要知道,2025年中印贸易额已经突破1385亿美元,中国稳坐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宝座。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印度最近不仅恢复了对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还和中国签署了15万吨豆油的创纪录订单。
这种“经济回暖”的信号,让美国如坐针毡。特朗普显然想通过关税大棒,迫使印度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最后是为了配合其“印太战略”。特朗普第二任期上台后,一直在推动所谓的“亚洲版北约”,试图拉拢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组成对华包围圈。但印度始终不愿完全倒向美国,反而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中与中国保持合作。这次加税,本质上是对印度“不听话”的惩罚,也是对其他盟友的杀鸡儆猴。
莫迪政府这次算是尝到了骑墙的苦果。近年来,印度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既想买俄罗斯的低价石油,又想拿美国的军事援助,结果两头都不讨好。美国的关税大棒一下来,印度经济立刻陷入危机:50%的关税将重创其出口,预计冲击规模高达GDP的0.4%,2026财年经济增长可能跌破6%红线。更要命的是,印度对美国市场高度依赖,仅信息技术和制药行业就有超过500亿美元的出口额面临威胁。
印度国内也是怨声载道。农民们担心美国农产品趁机涌入,冲击本土市场;企业主们大骂政府外交失策,导致关税飙升。更讽刺的是,印度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前不久刚把毛食用油进口税砍半,结果政策刚落地,15万吨中国豆油订单就闪电签署。这简直是在打美国的脸——你不是加税吗?我转身就和中国做生意!
美国这次加税,表面上是针对印度,实际上也想给中国添堵。但中国根本不吃这一套。一方面,中国继续推进与印度的务实合作,用实际行动打破美国的围堵。例如,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开通了“洋浦—印度”直达航线,为中印贸易提供了更高效的物流通道。另一方面,中国在国际场合仗义执言,支持印度反对美国的霸凌行径。正如印度媒体所言:“印度需要中国来制衡美国的霸权。”
更妙的是,美国的关税大棒反而加速了印度“向东看”的步伐。莫迪访华在即,双方很可能在贸易、投资、能源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有消息称,印度正考虑邀请中国企业参与其“半导体走廊”建设,而中国则可能扩大对印度农产品的进口。这种“以合作破封锁”的策略,让美国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看似威力十足,实则暴露了美国霸权的虚弱。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试图用单边制裁迫使他国就范,无异于螳臂当车。印度的遭遇再次证明,在大国博弈中搞骑墙战术终究是玩火自焚,但美国的霸凌行径也只会加速世界向多极化演进。
对中国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战略机遇。我们既可以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合作,巩固在南亚的影响力,又能借此揭露美国的双重标准,赢得更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正如巴基斯坦在空战中揭露印度的不堪一样,美国的霸权面具也正在被自己的行为撕得粉碎。最终,历史的车轮将碾碎一切霸权企图,而中国,将在这场博弈中笑到最后。
VNICE张
过段时间就会突然听到下跪的消息,拭目以待,这是这个国家的品性决定
用户75xxx54
阿三就是阿三,别惯着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