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名50多岁的日本女子,领着5个孩子,去郭沫若家敲门。郭沫若妻子于立群,一脸惊讶地问:“你找谁?”那个女人生硬地回答:“郭沫若。”屋里的郭沫若,听见声音快步走出来,竟呆呆地愣在原地。 郭沫若出生于1892年,在四川一个地主家庭长大。他早年接受传统教育,但很快接触新思想。1912年,他被迫接受包办婚姻,与张琼华成亲,却只相处五天就离家。1914年,他去日本留学,先学日语,后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那里,他专注于生理学,但兴趣渐渐转向文学。1916年,他在东京圣路加医院遇见佐藤富子,她是护士,两人开始通信。佐藤富子出身武士家庭,接受高等教育,却为郭沫若离家出走。为什么一个日本女子会放弃家族,选择跟一个中国留学生?她改名郭安娜,两人同居,生下五个孩子:郭和夫、郭博、郭福生、郭淑子、郭志鸿。郭沫若在日本十年,写出《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作品,但生活清苦。安娜支持他,却也为经济压力争吵。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决定回国。他被日本当局监视,只能秘密离开,没带安娜和孩子。回国后,他参与抗日宣传,1938年娶于立群,她比他小22岁,两人育有六个孩子。郭沫若在国民党政府任职,但家庭责任呢?安娜独自在日本抚养孩子,受审讯三次。日本投降后,她注销日本籍,1948年带孩子经台湾到香港找郭沫若。为什么她在战后还坚持来中国?这举动显示了她的坚韧,还是对过去的执着?郭沫若那时已有新家庭,安娜提出三条要求:供给郭淑子教育费、承认孩子合法身份、提供生活保障。郭沫若同意,但没重聚。 1949年,安娜带孩子到大陆,入中国籍,定居大连,与长子郭和夫同住。为什么她选择留在中国,而不是回日本?这决定背后是文化认同,还是对孩子的考量?她捐出郭沫若手稿给国家,担任政协委员。孩子们成就斐然:郭和夫成化学家,郭博搞建筑摄影,郭福生成工程师,郭淑子教日语,郭志鸿教授音乐。郭沫若1978年逝世于北京,享年86岁。安娜活到1995年,101岁逝世于上海,安葬在中国。
1948年,1名50多岁的日本女子,领着5个孩子,去郭沫若家敲门。郭沫若妻子于立
文山聊武器
2025-08-09 22:30:3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