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战术运用上的成熟与变化,正是三年多特别军事行动磨砺的结果。从上到下,各级指挥官都在实战中变得更加灵活务实。 回顾最初,在巴赫穆特、扎波罗热等重大战役中,俄军往往直接采取强攻模式,大兵团轮番突击,在乌军坚固防线前,每推进一寸土地都要付出成百上千的生命代价。车臣部队、瓦格纳雇佣兵等,都经历过那种惨烈而“涅槃式”的一战成名。 然而,正是这些高昂的代价,让俄军不断总结反思,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战中创新战法。由此,“猛啃硬骨头”的教训催生出更为稳妥的“缓拔顽固桩”战法: 第一步:外围“堵渠断水” —— 远程打击敌方的保障基地与交通枢纽,切断其补给链条,削弱重大目标的支撑能力。 第二步:近郊“刨土断根” —— 空袭、炮击持续集中摧毁有生力量,分层递进地瓦解敌方抵抗的意志与实力。 第三步:“拔桩洗地” —— 采取围三缺一的围攻方式,有意留下逃生通道,促使士气低落、急于求生的敌军撤退,以降低对抗烈度,最小代价拿下目标。 在库尔斯克、红军城等长期战役中,这种“钝刀割肉”的打法展现了极高的耐心与效果——乌军兵力逐渐消耗殆尽,俄军控制区则稳步扩大。 正如兵法所言,“兵无定式,水无常形”,灵活机动的战略与战术才是制胜之道。习惯了“铁甲洪流+持续弹幕”的俄军,如今学会了更精细、更讲究的作战方式,值得旁观者细细研究。
近期曝光的图像基本证实,中国正在测试另一款无尾隐身战斗机,这款西飞出品凸显出中国
【4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