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与稀缺之间,济南商业综合体如何突围?

新黄河 2025-08-09 10:01:00

当前,济南商业综合体的形态与功能正经历着深刻的“新陈代谢”,新项目扎堆入市,老项目则加速升级求变。然而,繁荣背后的矛盾同样显著:一方面,各区县商业综合体的布局已渐趋饱和,市场空间面临挤压;另一方面,在同质化竞争的窠臼中,仍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地标,难以形成独特的城市商业辨识度。

饱和与稀缺并存,济南的商业综合体如何突围?

商业顶流“逐鹿”济南

历史悠久的纬十二路,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繁华与沧桑,如今再度成为各大商业综合体的角力场。

8月5日,槐荫区经一路与纬十二路交会处的施工工地上,“MixcMarket万象里”的标识悄然挂上外立面。据悉,这里将诞生全国首座“万象里”社区商业综合体,为西市场商圈注入新活力。一路之隔,36层的壹合广场已完成招商,华润万象汇即将落子于此,与万象里形成“双星闪耀”之势。

老商圈也在迎来“新力量”。万象汇官宣后,和谐广场迅速启动室内改造升级,剑指下一个辉煌十年;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签约入驻连城广场,为片区商业添注新动能。

一路向西,龙湖西城天街即将启幕;第四代万达广场将串联起宜家、印象济南、弘阳广场等商业巨头,共同勾勒西客站超级商圈的版图。

济南东部及老城核心区的商业升级同样看点纷呈。上周末,泉城路商圈改造设计方案公布,计划对标杭州湖滨步行街,通过系统性更新巩固商业核心地位;洪楼商圈借势城市更新推出“洪楼1905”项目,取代昔日老百货大楼,以新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天桥区,济泺路与北园大街交叉口西南角的万虹广场计划于今年亮相,为北部片区注入消费新活力;市中区上新街已率先完成升级并于今年开街;高新区山姆济南首店自招商起便牵动市民目光;CBD内的绿地国金天地,正打造济南版“太古里”,剑指东部高端商业与时尚文化新地标……

这不仅是商圈的更迭,更是一座城市商业基因的重组。“城市的发展史,往往也是一部商圈的更迭史。”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学军指出,当前济南商业呈现多中心发展的特征。

这种转变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伴随济南“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战略推进,新兴区域成为商业布局的热土,各家商管公司试图以差异化定位抢占市场先机;另一方面,在土地资源紧约束背景下,商业发展逻辑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盘活老商圈、旧厂区等存量空间,成为老牌商圈延续辉煌的必然选择。

同质化下的“流量”和“留量”

商业综合体为何如此受热捧?2025年,“以提振消费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内需”成为各城市发展的核心命题,而商圈提质升级正是这一战略布局的关键落子。

“商以城在,城以商兴。商业综合体是吸引大众敢消费、愿消费的重要载体。”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晨光认为,作为楼宇经济的重要形态,商业综合体聚合了商贸服务、金融、文旅休闲等多元第三产业,它如同城市的“衣裳”,外在风格与质感,恰是衡量城市活力的生动注脚。

对于济南而言,在强省会战略驱动下,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面貌日新月异。近两年,济南文旅产业突破显著,节假日“人挤人”成常态,但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消费“留量”,仍是共性课题。

王晨光指出,尽管近十年济南商业综合体建设如火如荼,却难掩“量增质滞”的瓶颈——商业“老态”“守旧”的印象未完全褪去,对外来品牌首店的吸引力尚缺“火候”,文旅与商业的融合也显不足。

放眼全国,成都太古里以“传统街巷+现代商业”模式,既保留川西民居历史肌理,又引入全球首店与潮流业态,成为本地消费与游客打卡的双重目的地;西安大唐不夜城以唐文化为内核,将商业消费与沉浸式文旅体验深度绑定;长沙文和友以城市记忆为主题重构消费空间,将老长沙场景与网红餐饮、娱乐结合,激活城市夜经济与青年文化消费。

对济南而言,这些案例恰是破题的镜鉴:商业综合体的价值早已超越单纯消费功能,而是“消费产业聚集区+消费核心承载地+城市活力空间塑造”的多元融合。近两年,各地主政者也已意识到这一点,正站在这一高度推动商业升级。

济南亦不例外。近年来市区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商圈发展始终是高频词——这既体现对商业迭代的重视,也为未来突破埋下伏笔。

从“购物场”到“生活引力场”转变

商业综合体密集开业,新老项目“混战”加剧,如何突围?或许该回归本质——一座城市的商圈,终究要服务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与慕名而来的客。

王晨光认为,两类需求最值得关注:一类是本地居民,讲究消费的舒服、松弛与节奏感;另一类是外地游客,渴望在商圈中感受独特文化魅力,体验极具济南特色的本地表达。

当下,年轻人想打卡艺术展览,乘高铁奔赴北京SKP-S;想体验沉浸式剧场,上海TX淮海是优先选择。重庆解放碑步行街凭借山城风貌与丰富业态,成为游客与本地人的汇聚地;厦门中山路步行街将闽南风情与现代商业融合,展现独特魅力……这些“网红城市”精准抓住了“Z世代”的流量密码。

“如今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已改变,不再满足于单纯购物,逛吃、休闲娱乐,体验式消费已成为主流;在此基础上,开放式体验街区若能兼顾休闲、赏景诉求,将更具吸引力。”吴学军说。

吴学军建议,地标性商业综合体需要加大对国际首店的引入。还可以元宇宙主题街区,通过AI导览、AR试穿、裸眼3D全息投影等技术升级消费体验,满足Z世代对新鲜、沉浸、社交化消费的需求。“当下综合体内规划艺术展览空间、沉浸式剧场、互动娱乐区是不错的引流形式,可以填补‘体验式消费’供给缺口。”

“济南亟待‘洋气’起来。”王晨光则认为,当前,济南尚未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标性商业综合体,而这个载体,将是提升城市形象,吸引外来游客的关键引力。

王晨光建议,要在重要景区附近的重要商圈内深挖“泉城”IP,比如泉水文化、老街记忆等,在商圈中融入泉水景观、非遗元素、《老残游记》等在地叙事,打造“一店一景一故事”的特色空间,增强文化辨识度与情感共鸣。

值得关注的是,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催生枢纽型综合体,重塑城市空间结构。记者注意到,目前这些在建的综合体中,多数都是TOD项目。

“以前,去商场就只能购物。而现在,商场的功能边界在拓展,不再是孤立的消费载体,而是与办公、居住、文化、生态公园等元素深度绑定。”吴学军说,越来越多的商业综合体搭载配套设施,也成为“15分钟生活圈”的重要元素,让商业融入城市肌理与市民日常。

从“四处奔走”到“举步即达”,从“单纯消费”到“沉浸体验”,济南商业综合体的“新陈代谢”,正在书写这座城市更鲜活的商业故事。

0 阅读:52
新黄河

新黄河

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