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生第一个孩子之前,查尔斯只是很敷衍的碰过她一次,或者两次,她19岁到33岁,这15年的日子里,守着不把她的感受、自尊当回事的傲慢男人,仰望着那个心如铁石的男人,她在孤独中是怎么样坚持,是怎么样的煎熬……
想象一下,19岁的小姑娘,满心憧憬嫁入王室,以为会是童话里的公主故事,结果却像掉进了冰窟窿。每天穿着华丽的裙子,脸上挂着微笑,可背后是无尽的冷漠。查尔斯的心思全在卡米拉身上,根本不管戴安娜的死活。她怀孕的时候,身体难受得要命,早上吐得天昏地暗,晚上睡不好,还要硬撑着去参加各种活动,脸上不能有一点疲惫。周围的人只关心她有没有丢王室的脸,规矩有没有守好,根本没人问她一句“你还好吗”。
更别提生孩子那会儿,查尔斯连陪在她身边都嫌麻烦。医院里,她一个人疼得满头大汗,护士忙前忙后,可丈夫呢?压根没影。生完孩子回到家,保姆一大堆,规矩更多,孩子抱一下都要看时间表,连喂奶都要按部就班。她想当个普通妈妈都不行,身边全是监视的眼睛,连哭都不敢大声,怕被人说“不体面”。
卡米拉被骂成第三者,可真要算账,查尔斯才是罪魁祸首。他明知自己不爱戴安娜,还非要结婚,摆明了把她当工具人,用来传宗接代,维持王室门面。卡米拉再怎么不对,至少她跟查尔斯是两情相悦,而戴安娜呢?她从头到尾就是个外人,夹在中间受罪。皇室的规矩像铁笼子,把她困得喘不过气,连离婚都得拖到33岁,熬了十几年才逃出来。
说起离婚,那也是一场硬仗。戴安娜不是随便撒手不管的人,她得为两个儿子争取权益。威廉和哈里是她的命根子,哪怕自己再苦,她也要护着孩子。离婚协议谈了又谈,媒体盯着,公众议论,压力大到能把人压垮。她还得保持风度,不能发脾气,不能乱说话,稍有不慎就被扣上“失态”的帽子。可她硬是挺过来了,把孩子的抚养权握在手里。
离婚后,她没闲着,投身慈善事业,走遍世界各地,关心艾滋病人,探望战乱地区的孩子。她穿着简单的衣服,蹲在地上跟孩子们聊天,手里没拿权杖,而是拿着一瓶水,脸上是真心实意的笑。那一刻,她不再是王室的装饰品,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自己的信念。记得她抱过一个艾滋病患儿,当时很多人还对这种病有偏见,怕传染,可她不管那些流言蜚语,用行动告诉大家,爱比恐惧更重要。
说到这儿,不由得想起一句老话,咋说来着,东北话里那句“啥也别说了,干就完了”。戴安娜就是这样,日子再苦,她也没停下脚步,硬是靠自己闯出一条路。她的慈善工作不是作秀,而是真刀真枪地干,走到地雷区,走到难民营,亲手去帮人。
她还公开过自己的心理问题,说过抑郁、暴食,甚至自残的事。那时候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有人同情,有人嘲笑。可她为什么要说出来?不是博眼球,而是想让大家知道,即便是王妃,也会有脆弱的时候。她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心理健康,别像她一样,一个人在黑暗里挣扎。
再回头看看她的婚姻,19岁就结婚,太早了,根本不懂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她自己也说过,如果能重来,她不会那么早把自己绑死。年轻的时候,多去看看世界,多认识几个人,多经历点事,哪怕摔几个跟头,也比一头扎进不合适的婚姻强。早婚早育,听着像是稳定,其实很多时候是把自己逼上绝路。
戴安娜的故事,放到现在也是个警钟。多少女孩子,憧憬着浪漫,觉得嫁个有钱有地位的人就万事大吉,结果呢?钱和地位买不来真心。她在王宫里住着,穿金戴银,可心里的空虚谁能填?她后来能走出阴影,靠的是自己的坚强,靠的是对孩子的爱,还有对慈善事业的投入。
她的两个儿子,威廉和哈里,继承了她的善良。威廉搞慈善基金会,哈里也做心理健康项目,他们没忘母亲的教导。特别是哈里,退出王室那会儿,多少人说他任性,可他不就是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想再被规矩绑死吗?这不也像极了戴安娜当年的挣扎?
说到最后,戴安娜的悲剧,不只是她个人的不幸,也是那个时代对女性的压迫。她被塑造成完美王妃,可没人管她是不是真的快乐。她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婚姻的真相,也照出人性的复杂。就像莎士比亚说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戴安娜选择了生存,哪怕代价是撕心裂肺的痛,她也活出了自己的模样。
foxwu
自己选的就别比比了,老女王不让卡米拉进门,查理去选妃时都知道卡米拉,这是半公开的,开始选的是戴的姐姐,人家不愿意,戴本人读书不行爱慕虚荣自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