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民日报了!”一辆白色轿车被汹涌的洪水冲走,车内人员陷入绝望,危急时刻,一辆大巴车死死顶住轿车等待救援,市民驾驶货车抵近以车厢为桥破窗救人,只用了10分钟就将车内三人安全救出!网友:“这就是中国人的团结”。事后三名救援人员获得了表彰。 时间回溯到8月4日,广西梧州藤县的天空像决堤一般,倾盆而下的强降雨顷刻间让寂静的街道化作咆哮的河流。原本仅仅是车行道的水面飞速上涨,不过眨眼功夫,那辆白色轿车便被突如其来的急流围困,绝望地在洪水中打着转,身不由己地冲退了几米,眼看就要彻底被淹没。 车内三人焦急地拍打着车窗,可窗外除了肆虐的洪水,什么也看不到。他们的呼救声很快就被无情的水声吞噬,希望也像那辆漂浮的轿车一样,开始一点点下沉。然而就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后方一辆庞大的大巴车突然发出“吱呀”一声刺耳的刹车声,随即一个精确的转向,毫不犹豫地用车头死死顶住了即将被洪水完全冲走的轿车。 那位大巴司机,正是跑运输的老周,他这一顶虽说自身车辆也浸入了半人高的洪水中,却为被困的轿车争取到了最为宝贵的几分钟。几乎是同一时间,附近听说有人被困的市民,二话没说便赶往现场。其中一位送建材的王大哥,心急如焚地开着自己的大货车就来了。 他冒着货车随时可能熄火或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在湍急的水流中精准倒车,一点点将自己的车厢贴近那辆被困轿车的车窗边,等同在洪流中搭建起了一座临时却坚实的“生命之桥”。而就在这桥架成的一瞬,一个在附近工地干活的95后小伙小张,眼疾手快地抄起路边寻得的锤子,猫着腰便往湿滑的货车车厢上爬。 尽管洪水裹挟泥沙,脚下直打滑,但他抡锤的劲儿丝毫未减。刚才那一声巨响之后,玻璃“哗啦”碎了一大片。他迅速探身进去,先是将惊魂未定的司机拽了出来,随后又反身将后排两名乘客安全拉上车厢。从轿车被围困,到车内三人顺利获救,整个过程竟然只用了短短的10分钟。 当洪水渐渐退去,三名获救乘客不停地鞠躬,一遍遍向三位恩人表达着“大恩大德没齿难忘”的谢意。然而面对赞誉与感激,老周、王大哥、小张这三位平凡英雄只是摆摆手,有些腼腆地表示:“这有啥,换谁都得搭把手”。 这起惊险而感人的救援事迹很快传开,也随即得到《人民日报》的关注和报道,其配文直接点赞:“洪水即将淹没车辆,车内有人被困,附近群众以车为桥破窗救人,让人感动,为热心群众点赞。”事后,这三位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也获得了政府的表彰。 在网络上网友们纷纷热议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有人留言称赞:“这才是中国人的温度,危难时刻伸手拉一把,比啥都实在。”也有人感叹:“平凡人干了不平凡的事,这仨救人的,够我记一辈子!”一次地方险情,最终演变为一场关于“中国温度”和“平民英雄”的全国性讨论。 这场短短十分钟内完成的生命接力,其意义显然超越了简单拯救三个人的生命,它实则挽救了三个家庭。这更生动诠释了那句“远亲不如近邻”的现代含义——原来,世上何来“远亲近邻”的分别?只要身处同一片土地,遇到难处时能及时伸出援手,那就是最实实在在的情分。 此次事件也清楚表明,真正的社会正气和英雄主义,往往不只高悬于殿堂之上,而是深植于老周、王大哥、小张这样普普通通的运输司机、建材老板和工地小伙身上。他们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所展现出的果断抉择与挺身而出,正是这个社会最为坚实的底气。 “砰!”的一声巨响,刺耳的玻璃破碎声瞬间划破了暴雨如注的嘈杂。透过漫天飞溅的水花,一道年轻而坚定的身影半跪在一辆货车摇晃的车厢上,手中高举的铁锤,刚刚砸中一辆白色轿车的车窗。脚下,汹涌的洪水裹挟着泥沙,已漫至他的大腿,每一次激流的冲击,都试图将他卷走。 那轿车几乎要被完全吞没,车内三个模糊的身影仿佛在无声呐喊,他们是即将沉沦,还是能被这破窗一击撕开一道生路?此刻他们的命运,以及车后死死抵住轿车的大巴,和充当“生命之桥”的货车,所有都悬于这一瞬。 洪水冲得走车,却冲不走人心;雨下得再大,也大不过人心里的那份热乎气儿。又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平凡人在危急关头爆发出如此不平凡的能量?
在时间的长河里刻舟求剑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