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刚结束,贝森特回国就上CNBC节目,聊了聊谈判细节,他说中方来了七十五人,美方才十五人,人数差距大,感觉美方有点被动。 贝森特透露,谈判开场是惯例的念稿环节,但真正有成果的讨论是二对二的小组会谈——美方是他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中方则是何立峰带商务部、财政部副部长。 这种“小范围”会谈后,贝森特还单独和何立峰聊了半小时。他坦言:“中方代表非常沉着冷静,是位老练的政治家。” 人数差距为啥让美方被动?一方面,中方75人团队涵盖政策、数据、法律各领域专家,准备充分到连美方都承认“得认真应对”。 比如中方直接甩出数据:美国对华贸易逆差3200亿美元,中国持1.1万亿美元美债,潜台词是“你制裁我,自己更疼”。 另一方面,美方15人团队虽精干,但面对中方“大阵容”,讨论节奏被牵着走,连贝森特都承认“美方筹码不够用”。 这次谈判最激烈的交锋在能源领域。美方要求中国停止购买俄伊石油,否则加征100%二级关税。 中方回得干脆:“主权国家能源安全自己管。”贝森特无奈承认:“美国没啥牌可打。” 为啥美方没筹码?因为中国是俄油最大买家,俄罗斯没了中国这个客户,只能降价卖油,反而让中国拿到更便宜的价格。 更狠的是,中方直接反问:“欧盟还在买俄气,凭啥让中国断?” 这话戳中了美方的软肋——G7下调俄油价格上限到45美元,特朗普却拒绝参与,坚持用“二级关税”施压,结果中国根本不买账。 贝森特的“被动”感,暴露了美国对华策略的尴尬。 特朗普政府想靠关税和制裁逼中国让步,但中方反制手段更硬:对美加征关税同步升级,稀土出口管制,和东盟、欧盟签自贸协议,把市场转向其他国家。 更讽刺的是,美国内部也因关税叫苦连天。苹果CEO库克警告,本季度将因关税损失超11亿美元;中小企业更惨,订单锐减,成本飙升。 贝森特虽然嘴上强硬,但推特发完“中美能达成协议”又秒删,被媒体抓包解读为“美国急着妥协”。 说实话,75人对15人看着像“人数碾压”,但背后是中方实力的底气。中国有全球最大市场、最全产业链,还有稀土、新能源这些“杀手锏”。 美国想靠关税和制裁压中国,就像用小木棍戳钢板——自己手疼,钢板连个印子都没有。 从历史看,中国崛起靠的是韬光养晦,不是四处树敌。 从现实看,美国内部因关税分裂,欧盟、日韩都在找退路,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汹涌。这时候美国还执着于“人数差”“关税差”,只会让自己更被动。 未来中美关系,得靠平等尊重。中国不会主动挑事,但也不会怕事。 美国要是真想谈,就拿出诚意,别总想着“我主导,你让步”。毕竟75人对15人这场戏,演的不仅是人数,更是实力的差距。
不到24小时,中方做出新表态,击碎美方幻想,俄石油中国照买不误,美国说到做到,将
【11评论】【9点赞】
勿忘我
中国15亿人左右去了75人,美国3亿人去了15人,3亿占15亿的20%,15人占75人的20% 美国去的比率与中国的是一样,没有谁占据人数优势。
凤凰哥 回复 08-06 15:49
按照你这个逻辑!足球比赛我们要上场100人,不是11人,因为我们人口多!你语文是美国人教的吧!
东方之友
今后美国买中国产品必须要用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