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上涨之后,一些民办大学开始招不到人了 学费大暴涨之后,一批民办大学终于要倒闭

竹韵清风起 2025-08-05 20:54:21

学费上涨之后,一些民办大学开始招不到人了 学费大暴涨之后,一批民办大学终于要倒闭了。 最近广东传出的消息在教育圈激起不小水花。 这个常年稳居全国经济第一的省份,今年在高校招生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本科分数线竟罕见地连续三次下调。 第一次调档没招满,紧接着第二次降分,第三次继续下调门槛。 即使这样三度调整,物理类本科线累计降幅高达36分(比如从439分降到394分),可最终数据出来,全省本科招生缺口依然卡在一万多人这个数字上,补录补了个寂寞。 其实类似的情况早已露出苗头。今年民办高校学费普遍“涨声一片”,动辄三万起步、四万不稀奇,个别专业甚至逼近五万门槛。 和公办高校几千块的学费相比,这笔账谁都会算——四年下来光学费就要二三十万,工薪家庭咬咬牙都不一定撑得住。 数据很直接,浙江不少民办本科年均学费越过34000元,上海某些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已经定到每年49800元,比两年前涨了一截。 像河南、江西这些高考大户,今年民办高校招生计划完成度普遍下跌两三成。 不少学校招生系统亮起了“红灯”,计划招生五百人的专业,实际报到只有三百出头。生源流失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正在民办高教圈接连触发警报。 说到底,困局背后是学费高企和就业预期的严重错位。 民办高校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活对接市场,但过高的学费正在反噬自身竞争力。普通家庭的孩子面对动辄五六倍的学费差距,选择的天平很自然就倾斜了。 很多孩子主动选择复读或报读高职,还有学生干脆去东部城市打工——每月四五千工资听起来都比背几十万学费债强。 缺学生意味着断现金流,这点在民办高校身上尤为明显。 学费收入通常占运营经费的七成以上,招生每下滑10%,部分学校就面临资金链紧绷。有些学校试图通过再涨学费来缓解压力,结果反而陷入“越涨越少,越少越涨”的死亡螺旋。 我们发现某些中部地区的民办高校,学费五年翻了一番,招生人数却缩水了四成。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市场淘汰将成为必然。 不过危机中也藏着转机。政策上,教育部明确鼓励民办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那些率先转型的学校开始尝到甜头,像泉州几所民办院校深耕智能制造专业,联合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学生毕业前就被预订一空,招生情况明显好转。 还有些学校主动压缩部分“空心化”专业,把资金集中投放到护理、幼儿教育等刚需领域,招生缺口开始收窄。 有教育研究者指出,民办高教的真正挑战不是招生问题,而是价值重塑问题。当高校能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家长觉得“物有所值”,社会自然愿意为教育买单。 说到底,教育不该成为奢侈消费,能真正为百姓谋出路的教育产品,才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民办高校转型如何突破三重困境——光明日报

0 阅读:33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4

用户10xxx24

2
2025-08-06 12:41

这些本科快点关停。

竹韵清风起

竹韵清风起

竹韵清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