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7月,曾国藩心腹大将李臣典收到消息,一个被俘虏的太平天国女官为了活命主动供出了洪秀全的尸身所在,李臣典立马前去挖开了洪秀全的墓穴,发现洪秀全遗体没有用棺椁下葬,而是用绣龙黄缎包裹着埋的,他的胡须和头发已然斑白,但皮肤还略有弹性。
那年,南京城外暑气蒸腾,湘军攻破天京已近一月,李臣典蹲在城墙根下抽着旱烟,忽然接到亲兵递来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洪逆尸身下落"。
这个跟着曾国藩从湖南老家打出来的猛将腾地站起身,靴子上的泥巴还没抖干净就往雨花台方向跑。
被俘的太平天国女官瘫坐在柴房里,辫子散了一半,见李臣典进来立刻磕头如捣蒜:"王爷饶命!老神仙带我们埋洪秀全时我在旁边烧纸钱。"
挖开坟冢的瞬间,腐臭味混着草药味扑面而来,李臣典用刀挑开绣龙黄缎,里面裹着的尸体让他倒吸一口凉气,洪秀全的辫子还保持着生前梳理的模样,皮肤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胡须和头发确实已经斑白,可脸颊竟还有些许弹性。
这哪像死了半年的样子?湘军老兵们面面相觑,想起传说中洪秀全常年服食"仙丹",此刻倒像是应验了。
时间倒回四十年前,广西桂平的金田村还叫"鹏隘山",三十多岁的洪秀全第四次科举落榜,在病中产生幻觉,梦见自己被上帝召见封为"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
这个读过几年私塾的落魄书生,把梁发写的《劝世良言》改头换面,创造出拜上帝教,最初跟着他起事的冯云山在紫荆山传教时,连饭都吃不饱,只能把玉米磨成粉掺着野菜煮粥,谁又能想到,这群连锄头都拿不稳的农民,日后能席卷半个中国?
定都天京那年,他坐着六十四人抬的大轿巡视新皇宫,宫殿墙壁嵌满珍珠玛瑙,就连马桶都是纯金打造。
他下令把孔子牌位扔进茅坑,却把《圣经》改得面目全非,上帝成了"爷火华",耶稣变成"爷苏",自己则是上帝次子。
有外国传教士来见他,发现这位"天王"连新旧约全书都背不全,谈话时总爱引用自己编的"天话"。
湘军攻城时,洪秀全正躲在地窖里啃野草根,李秀成后来在供词里写道:"主不吃不喝已四十余日,临终前嘱咐把尸身用绣龙缎包裹。"
这个细节让人不寒而栗,即使到死,洪秀全还在做着死后被拥戴为王的梦,当李臣典的刀划开黄缎时,士兵们发现尸体手里攥着半块发霉的玉米饼,指甲缝里全是泥土。
如今站在南京总统府旧址,当年天王府的琉璃瓦还能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历史学者发现,洪秀全后期写的诗文越来越癫狂,有首《天父诗》竟要求妃嫔"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起眼看丈夫,三该打"。
这种控制欲,或许解释了为何天京事变时,他眼睁睁看着杨秀清被杀却无动于衷。
湘军对洪秀全遗体的处置堪称残忍,他们先是用炮轰碎尸骨,又浇上火油焚烧,最后把骨灰填进炮筒射向天空。
曾国藩在日记里轻描淡写地记着"戮尸枭示",却特意提到"洪逆伪宫婢称,逆首生前已病数月",这种微妙的心理,像极了街头混混打赢架后还要踩两脚败者脑袋。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洪秀全梦想建立的人间天国,最终成了人间炼狱,他拼命维护的拜上帝教,在运动失败后立即被曾国藩定性为"邪教"。
如今学者们争论不休的是,这场持续十四年的浩劫,究竟是农民革命的悲壮尝试,还是野心家的疯狂闹剧?
答案或许就藏在那具被炮轰碎的尸体里,既有着科举失败者的怨恨,又带着农民起义领袖的局限,更裹挟着那个时代所有参与者的集体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