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为‘中立’付出代价!”美国现在积极拉拢俄罗斯,就是断定中美一旦为东南亚问题产生冲突,俄罗斯只会看着双方开战,因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站在“观察者”立场,现在就该轮到俄罗斯来观察了.... 先把视线转到东亚。中美俄罕见达成一致,宁可让日本从地球上消失,也绝不能让它拥核。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日本手里攥着47吨钚,足够造出6000枚核弹头,可它偏不签《禁止核武器条约》,每年砸重金搞“核能研究”,快中子增殖堆“常阳”的技术路径跟核武器裂变堆几乎一模一样。 二战时东条英机就试过造核弹,战败后美军虽带走部分设备,但技术框架和研究思维全藏在“民用核能”的壳子里继续生长。如今日本的火箭、导弹系统一应俱全,离心机和浓缩技术更是顶尖,只要政客们脑袋一热,几个月就能搞出核弹头。 这事儿为啥让中美俄都坐不住?日本要是拥核,整个东亚秩序得重新洗牌。美国在日韩的军事存在会被彻底架空,中国的战略安全屏障被撕开缺口,俄罗斯在远东的能源布局也得大乱。 日本对战争历史的选择性遗忘,让它一旦拥核就可能成为地区不稳定的火药桶。2025年前后,日本分散在全国的核裂变物质还在以“科研”名义定期流转,这种“预备制核”的行为,比伊朗的铀浓缩设施更让人头皮发麻。 再回头看俄乌冲突。中国从一开始就没选边站队,既没给俄罗斯送武器,也没跟着西方搞制裁,而是闷声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2024年中俄贸易额2448亿美元,能源占了大头,这让俄罗斯经济没在制裁下崩盘,但也让莫斯科明白:中国的支持是有底线的。 俄罗斯官方虽说这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可私下里有些专家觉得中国不够仗义——西方给乌克兰的援助是真金白银,中国却只搞经济互助。 他们哪知道,中国的中立是算过总账的:要是直接军事支持俄罗斯,北约的矛头肯定齐刷刷转向亚洲;可要是跟着西方制裁,又会把俄罗斯推向西方怀抱。这种“背靠背但不捆绑”的策略,让中国既能稳住北方边境,又能避免被拖进欧洲泥潭。 但中立不是没代价的。俄罗斯对中国的信任多了份算计,2025年上半年美俄在东盟会议上谈合作,虽说焦点还是乌克兰,但这种接触本身就让中国心里打鼓。俄罗斯国内时不时冒出“中国该更坚定站队”的声音,虽然掀不起大浪,却也折射出两国关系的微妙。 美国这会儿正打着如意算盘:只要在东南亚制造点冲突,中俄肯定会因为立场不同闹别扭。他们断定俄罗斯会像中国在俄乌冲突中那样旁观,可这算盘打错了。 且不说中俄刚在日本海搞完联合军演,单看2024年那2448亿美元的贸易额,俄罗斯就不可能在中美冲突时当看客。 不过,中俄关系的复杂性也不容忽视。中国坚持不结盟原则,俄罗斯虽说理解,但心里多少有点膈应。2025年美俄在沙特谈了半天,虽说没谈出啥实质成果,但美国抛出的能源出口合作还是让俄罗斯有点动心。要是美国再在乌克兰问题上松松手,难保俄罗斯不会在某些问题上跟中国拉开距离。 东南亚要是真打起来,俄罗斯的选择至关重要。美国觉得俄罗斯会旁观,可他们忘了,俄罗斯在远东的能源利益跟中国深度绑定,真要中美火并,俄罗斯的油气出口通道、北极开发项目都得受影响。中俄刚签了“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的军演协议,这种战略默契不是美国几句好话就能拆散的。 中国的中立,本质上是在大国博弈中走钢丝。在俄乌冲突中,这种策略让中国避免了直接对抗,还拿到了俄罗斯的能源和市场;可在东南亚,这种中立可能让中国在盟友眼中显得不够仗义。美国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拼命拉拢俄罗斯,想在中美冲突时让中国陷入孤立。 但美国低估了中俄关系的韧性。2025年中俄在太平洋的联合巡航、在北极的能源合作,都不是短期利益能撼动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中立不是软弱,而是基于实力的战略定力。 当日本的核阴云笼罩东亚,当东南亚的火药桶随时可能爆炸,中国的中立恰恰是维护地区稳定的关键。 说到底,大国博弈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的中立,是在复杂局势中为自己争取战略空间的智慧选择。这种选择或许会让中国在短期内付出信任代价,但从长远看,它为中国赢得了应对危机的主动权。 当美国还在做着离间中俄的春秋大梦时,中俄早已在能源、科技、军事等领域织就了一张利益网,这张网,才是打破美国围堵的关键。
这是今年以来最荒唐、最无耻、最自瘾、最没有逻辑的一个观点,就是俄罗斯在乌克兰为中
【139评论】【46点赞】
用户10xxx75
我觉得对待美国这个流氓,最好就是拿起毛爷爷的武器,建立抗美统一战线
金果果
小编那点智慧懂个锤子!
用户10xxx88
如果不算核武,在常规武器方面中国已经全面超越俄罗斯
用户10xxx85
不要说俄罗斯看戏,就是他们和你老美联合起来,我们一样干死你们,信不信你可以试一下,怕什么我们只杀美国男人女人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