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可撤回的

墨海深处寻宝 2025-08-02 10:20:44

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可撤回的,拿到的利益则是长期可持续的,40多年来,美国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模板,首先,虚空造牌,无中生有,无端指责,先营造氛围把黑锅甩过来,随便找个借口就气势汹汹来找茬。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开始用这种办法跟中国谈生意了,那时中国的纺织品刚想往美国多卖些,美国就跳出来说不行,说中国的布料和衣服太多了,会影响他们国内的工厂。 其实他们拿不出真凭实据,就是自己的纺织厂怕竞争不过,可美国不管这些,硬逼着中国签了个协议。 协议里给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设了限额,棉的、毛的、人造纤维的,每种每年能卖多少都定得死死的,连超过一点都要从别的品种里扣回来,这一限就是三年,中国的工厂想多做点生意,路子就被这么堵死了,美国的纺织厂却能安安稳稳赚钱。 可美国付出了什么呢?啥实质的都没有,就是派几个人来谈判,后来觉得限额不够用了,又找借口修改,反正规矩都是他们说了算。 到了90年代,美国又换了个说法,说中国不保护知识产权,电影、唱片、药品这些东西老被仿冒。 他们把中国列进一个叫“特别301条款”的黑名单,说再不改就要加税。 其实那时候中国已经在加强保护了,可美国就是不依不饶,说白了就是想让他们的好莱坞电影、 Pfizer的药能在中国卖得更贵,赚更多钱。 中国没办法,只能再让步,完善了相关法律,美国企业这下子在华的利益就有了长期保障。 可他们威胁要加的那些税呢?看中国让了步,就暂时不提了,等下次谈判又拿出来当筹码,随时能变。 2000年初中国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的花样就更多了。谈判的时候,美国代表一会儿说中国的市场不够开放,一会儿又说农产品进口太少,甚至还说中国的肉连他们的狗食标准都不够,用这种难听的话逼着中国让步。 他们要求中国开放银行、保险这些领域,还要降低汽车、农产品的关税,这些都是能让美国企业长期赚钱的买卖。 中国为了能顺利加入世贸,只能答应下来,美国的银行比如花旗、摩根后来纷纷进入中国,赚走了不少钱。 可美国当时承诺的“坚定支持中国入世”,没过多久就变了卦,动不动就拿“非市场经济地位” 说事儿,对中国的商品收额外的税,他们的承诺就像一张废纸,说不算就不算。 2018年那回就更明显了,美国突然说中国“强制技术转让”,还说贸易逆差太大,没等中国辩解,就对价值几百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一会儿说加10%,一会儿又说要加到25%。 中国为了不让贸易战升级,只能多买美国的大豆、玉米,一年就要多买几百亿斤,可这些购买都是临时的,市场一变就可能调整。 美国呢?加征的关税说降就降,说升就升,完全看他们自己的需要,可在技术上对中国的限制却越来越严,像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被他们列进各种名单,想买个芯片都难,这种限制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是想长期卡住中国的脖子。 这么多年下来,美国的套路早就练熟了。先凭空编个理由,比如“市场被破坏”“知识产权受侵害”“国家安全受威胁”,把自己说成受害者,然后气势汹汹地来谈判,逼着中国让利益。 中国让出去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像开放市场、提高关税、加强保护这些,一旦定下来就很难改,美国企业就能长期受益。 可美国自己付出的,要么是几句口头承诺,要么是临时的关税调整,随时都能收回去,下次谈判还能拿新的借口再来一次。就像切香肠,一次切一点,慢慢就把好处都切到自己手里了,中国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利益一点点被掏空,想追都追不回来。

0 阅读:1
墨海深处寻宝

墨海深处寻宝

墨海深处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