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也不卖给中国。”为了打压中国发展,日本和德国联合断供高铁车轮,毁掉了中国上

有意义的出发 2025-08-01 09:24:20

“给钱也不卖给中国。”为了打压中国发展,日本和德国联合断供高铁车轮,毁掉了中国上亿订单。他们还没来得及得意,就被中国的“应对措施”彻底打脸! 2025年初,日本和德国突然联手撕毁与中国的高铁车轮供应合约,单方面断供价值5.6亿人民币的关键零部件,试图掐住中国高铁的命脉。德媒甚至傲慢宣称:“没有我们的车轮,中国高铁寸步难行。”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国不仅没被卡住脖子,反而在短短几个月内,用一场漂亮的反击战,让这场“技术围剿”变成了自己的全球技术秀场。 高铁的车轮虽然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却是关乎高铁安全所在最重要的一点。它需要承受时速350公里下的巨大冲击力,材料纯度、制造精度要求近乎苛刻。 过去几十年,全球仅有德、日、法、意四国掌握这项技术,并长期对中国实施“三不政策”——不转让专利、不公开技术、不合作研发。这种垄断让中国每年被迫支付天价进口费,仅高铁车轮一项,年采购额就超过8000万元。 2025年初,德日突然毁约断供,背后显然不单纯是商业考量。 当时,美国正加紧对华技术封锁,德日此举被广泛视为配合西方“去风险化”战略的一环。他们的算盘很明确:通过断供关键部件,延缓中国高铁的扩张速度,甚至逼迫中国在技术谈判中让步。 然而,他们严重低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决心。 事实上,中国早在2008年就已启动高铁车轮国产化攻关。马钢集团经过8年研发,成功突破超低含氢钢冶炼、精密锻造等核心技术,并在2022年实现量产。当德日断供时,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技术依赖者——国产车轮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反向出口德国、印度等市场。 更让西方措手不及的是,2025年7月,中国在MODERN RAILWAYS 2025国际展会上,高调展示了全球首款时速400公里的CR450高铁车轮,由太原重工和马钢联合研制,性能远超德日同类产品。 德国铁路公司(德铁)当场抛出采购意向,甚至计划在北京设立采购办公室,直言“中国制造的低质量时代已经结束”。曾经高高在上的技术垄断者,如今却不得不向中国下订单——这一幕,堪称国际技术博弈中最讽刺的反转。 这场博弈的结局,暴露出西方技术封锁策略的致命缺陷:低估中国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速度。从高铁车轮到芯片、航空发动机,中国在核心领域的国产化进程一次次证明,封锁只会加速自主创新。 如今,中国高铁车轮已占据全球30%市场份额,甚至反向收购了法国瓦顿、德国BVV等老牌巨头。 而德日的断供闹剧,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由于中国技术的崛起,德国本土供应商西门子、庞巴迪被迫降价竞争,但仍难挡市场份额流失。日本川崎重工则因失去中国订单,不得不收缩产能。这场博弈的赢家,显然不是最初挥舞大棒的人。 技术霸权终有保质期。当西方还在用“断供”当筹码时,中国早已换了一条赛道——用自主创新打破垄断,用市场实力重构规则。 高铁车轮的故事,不过是其中一页。未来,这样的反击只会更多。毕竟,历史一再证明:越是封锁,中国越强。而那些试图用技术大棒打压中国的人,最终只会发现——自己的工具箱里,早已没有能吓唬人的东西了。 信息来源:中网市场--2024-04-29--《给钱也不卖给中国。” 2023年,日德为打压中国发展,决定断供高铁车轮,毁掉与中国的上亿订单》

0 阅读:1033

评论列表

用户82xxx78

用户82xxx78

2
2025-08-01 10:41

2015年中国就开始换国产的车轮了,18年德国就开始采购中国产的高铁车轮了,自媒体总发些穿越体新闻……

用户12xxx95

用户12xxx95

2
2025-08-01 10:59

车轮斩的现代版

老陈

老陈

2
2025-08-01 10:26

我们的企业也应该好好学学欧盟的三不政策。

热仆郎含精量最高 回复 08-01 10:43
时候未到,你看那些餐饮奶茶加盟店,都是得先培养加盟商,让加盟商把店开起来,然后总部赚加盟费赚原材料的钱。高科技也是一样,很多国家高铁都没有,你得先帮助他把高铁项目建起来再一样样的赚钱

猜你喜欢

有意义的出发

有意义的出发

有意义的出发